2005年04月15日 来源:新华广西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抓好工业,走工业兴县、工业强县之路 
    力争投资额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达到25个,平均每月引进和开工2个以上;通过三年的努力,到2007年,建成投产的工业项目及规模以上工业达到50个,年缴税额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10个,初步建立起以那桐工业区为核心的工业发展基地,工业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60%以上,对财政贡献率达到80%以上。 

    (1)加快隆安华侨经济区建设步伐,把经济区打造成为工业聚集区、核心区,带动全县工业发展。一是抓好经济区的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华侨经济区的总体规划和贯穿经济区的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的布局,做好经济区的详细规划。同时,整合优化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政策,坚持政府推动和社会参与、多渠道融资相结合等方式,多元化投资开发经济区的四纵四横主干道路,改造扩建5万吨水厂、11万伏变电站及污水处理等设施,加快工业区水、电、路、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落户创造条件。二是健全优化经济区管理体制,健全管理机构,引进和培养急需人才,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服务。在华侨经济区全面推行一费制,试办无费区,争取用2-3年把华侨经济区建设成为隆安的经济特区乃至南宁市的经济试验区。三是充分发挥经济区的区位、华侨、土地等优势,制定出台税收、融资、土地、人才等配套优惠政策,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特别是要用好用足自治区关于利用国有农林场土地发展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关政策,争取把华侨经济区列为自治区国有农林场两化建设的试点区。 

    (2)抓好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拉长产业链。一是抓好金鸡滩水电站、铝材加工、纳米碳酸钙、60万吨水泥、无尘纸、30万吨燃料乙醇、医药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争取尽快竣工投产,尽快产生效益。二是做大做强矿产工业。加大凤凰银矿的开采和选矿规模,力争年开采量达18万吨以上,并带动福斯银冶炼厂、陶粒砖厂、金属锰冶炼厂的生产,拉长产业链。同时,抓好金矿的开发。三是充分利用水利资源优势,抓好小水电的开发和建设。金鸡滩水电站要确保国庆节前第一台机组投产发电;同时,全面推进古信、丁当、龙虎山、布泉、博浪等小水电建设,力争有5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水电站开工建设,有2个建成发电,为工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电力,形成矿电、铝电等产业互动发展的格局。 

    (3)加快推进国企改革步伐,提升传统工业效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发展壮大制糖、建材、化工、淀粉、酒精等传统优势产业,不断加大技改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争取工业利润和税收有较大幅度提高。 

    2、打开山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全力招商引资,紧抓项目不放松 

    (1)围绕工业抓项目,围绕项目抓招商。致力于招大商、招实商、上大项目、建大项目,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论英雄,全力打造项目建设年。全年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要达到6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要确保3亿元以上,用项目拉动投资,用投资拉动经济。要全力抓好在建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在建项目建设,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力争今年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要务必确保金鸡滩水电站、丁当水电站、古信水电站、板栗加工、天乙制药、包装材料厂、标准化厂房、无尘纸、聚乙烯管件厂等项目年内建成投产。确保大自然生物饲料厂、丁当种鸡场、60万吨水泥一期工程、海盈酒精厂、金属锰加工、泰森林化厂、轧钢厂、罐头食品厂、缫丝厂、铝材加工厂等项目6月底前建成投产,使之成为今年经济和财政新的增长点。 

    (2)全面盘活闲置土地,突破瓶颈,进行“二次招商”。为适应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缓解供地矛盾,满足项目用地需求,通过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依法处置闲置土地等办法,盘活闲置土地,全力保证项目用地。一是以存量引增量,盘活闲置土地,利用现有厂房开展招商,用足用好存量资源。要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县闲置厂房和土地、荒坡荒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测算,收集闲置土地资源的资料,做好包装和推介工作。二是制定鼓励使用闲置存量土地的政策,鼓励将停产企业、批多建少及其他的闲置企业用地进行转让、租赁、变卖等,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继续抓好优化环境、改善服务工作,建设和完善让利业主、互利双赢的投资体系,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继续实施全民招商战略,从县四家班子领导做起,全县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项目、抓招商引资;要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和奖惩制度,把招商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单位,并实行目标责任考核。搞好项目全程服务,重视外商投诉,成立外商投诉中心,及时处理外商投诉的有关事情。 

    3、围绕“1224”县城建设目标,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 

    今年城镇化建设的重点是:围绕“1224”目标,以县城为重点,以那桐工业区的城镇化建设为载体,两城(县城、华侨经济区工业城)两镇(城厢镇、那桐镇)齐头并进,同时推进。重点抓好一湖两路(东湖、教育路、江滨路)、两桥(右江二桥、铁路立交桥)建设,重新编制那桐工业区城市建设规划,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的要求,为把工业区建设成为南宁市的工业卫星城,为2020年建设成为南宁市西部20万人口的工业化城镇和南宁市副工业城市而努力。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抓好城镇规划。抓好县城、高速公路沿线乡镇、隆安华侨经济区、那桐镇、那桐新区、金鸡滩风景旅游区等重点地区的城建规划编制。特别是做好震东、小林、隆安华侨经济区三个高速公路出口周边的规划建设,发展“路口经济”;要把华侨经济区作为今后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定位发展。二是高标准建设城建项目,夯实城镇基础设施。按照旧城抓改造,新城抓开发,路网抓提升的思路,采取以地养城、以地建城、资产置换等办法,搞好国有土地资产运营,不断加大对城乡建设的投入。突出抓好县城旧城改造二、三期工程建设,抓好四期规划并动工兴建;开工建设人工湖,完成教育路、江滨路、西宁水库“引水入城”工程和县政府旧址小广场建设,按二级路标准建设隆南大道,完善城区绿化、亮化、美化等设施。三是加强城市管理执法力度,对不按城市规划乱建、乱搭、乱停乱放的坚决处罚;强化市民城市意识教育,深入开展城市规划、城市环境、道路交通综合整治,解决好道路交通、城市环境脏乱差问题。四是抓好小城镇建设,增强载体功能。以那桐新区、隆安华侨经济区建设为重点,形成工业园区化、园区城镇化、城镇带动工业、推动第三产业的良性发展路子。 

    4、优化和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确保农民收入有效增加 

    一是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上求突破。集中培植10大农业龙头企业,突出抓好大自然生态猪、凤翔叮当鸡、汇生养殖场、泉邦罗非鱼四大养殖企业,以及保丽公司板栗加工厂、金牛公司、南圩罐头食品厂、城厢缫丝厂四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金穗公司、金光公司两大种植企业,扩大甘蔗、木薯、香蕉、板栗、速丰桉、蔬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水产畜牧养殖,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产品,通过加工增值,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二是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加快运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抓好优质谷培育、板栗、构树、速丰林种植等基地建设,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三是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农业服务体系,拓宽延伸服务领域,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的建设,在促进农产品标准化、优质化上求突破。四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落实好农业税免征工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大会战”,切实解决群众增收困难和生产、生活困难。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