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记者来到石山林立的忻城县思练镇厂上村采访,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茂盛葱茏的果园,青翠欲滴的桑田,碧波荡漾的水柜,掩映林间的栋栋新楼……然而几年前,这个村庄还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2001年,该村人均收入仅为647元,全村没有一栋砖房。变化开始于2002年。这一年,忻城县县委书记驻村帮扶,面貌开始改变。2004年,厂上村人均收入达到1858元。
如果说广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忻城县则是“九分石头一分土”。人们只能在“碗一块、瓢一块”的石缝地里种点玉米,生活十分困苦,属于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之一。由于贫困面大,到2001年底,全县仍有78个村、18万多人口没有解决温饱。
如何才能尽快让群众走上致富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所拥有的观念、信息等优势,无疑是有待开发的“扶贫资源”。
2002年,在农村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中,忻城县委实施了打好扶贫攻坚战、密切党群关系、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工程”。这项工程实行“三级联创”,开展千名“公仆”结“穷亲”活动,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除联系一个村外,还要帮扶1至2户贫困户,“办好农民想办的事,争当农民满意的官”,“群众不摘掉‘穷帽’,干部要上交‘官帽’”。这项近乎苛刻的举措,把穷山沟群众的饥饱冷暖与身居“闹市”的党员干部的考评升迁直接连在一起,1135名党员干部走进深山与1765个特贫户结上了穷亲。
“扶贫开发不漏一村一户,共同致富奔上小康路。”该县县委书记吴俊明要求干部常走农家门,听农家事,解农家难。
吴俊明进驻厂上村,变扶贫式为开发式,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龙利民一家,原来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户,缺钱又缺粮,住的是老祖宗留下的摇摇欲坠的泥房。吴俊明联系厂上村后,就住在龙利民家,三年来,在吴俊明的帮扶下,龙利民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成为该屯种养示范户,2004年收入两万多元,建起了一栋两层楼房,昔日的贫困户走上了致富路。
宁江乡思耕村旱地占了80%,该县县长卢忠把思耕村作为自己的帮扶联系点,他把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组织党员外出参观学习,举办种养科技学习班,让大多数村民掌握了1至2门致富技术,使支柱产业甘蔗全部实现良种化;他还多方联系筹集资金10万元扶助组建了育肥牛党员带富帮扶联合体。
200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1150元,比上年增收200元。
“支持钱支持物,更要帮助建个好支部。”当县委组织部三年前来到联系点果遂乡龙马村,看到村民生活相当困苦时,面对大山他们发出了誓言。他们扶贫先扶党支部,首先选好“领头雁”,“实施五村、两规范建设”。县委组织部长潘毅华入村住户10多天,发动大家种植金银花、养猪、养蜂。
2004年,龙马村党支部被评为来宾市、忻城县“五个好”党支部。
……
三年弹指一挥间,年丰人富面貌新。
忻城县1135名党员干部各施“神通”帮扶的1765个“穷亲”,如今已有1075个脱贫致富,其中有240个成为小康示范户,致富“明星村”不断涌现。三年来,该县共计投入帮扶资金330万元,解决农业生产热点、难点问题1742个,扶持全县130个行政村上了集体经济项目,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石山区里致富之花越开越盛。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