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5月16日 来源:左江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龙州发展乌龙茶生产侧记(发展篇) 

    □ 左江日报记者 农彩云 



    依托先进技术优势,加快老茶园品种的改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乌龙茶产业规模发展;企业加工能力与种植规模协调同步发展……与过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同,龙州县乌龙茶产业的发展选择了用工业理念来打造农业的发展道路,规划用6年时间(2005—2010)实现乌龙茶园面积2万亩,建成优质乌龙茶生产基地5000亩,培育乌龙茶龙头企业2-3家,10年后年产茶青2万吨以上,年种茶产值6000万元以上,加工产值3亿元,县财政收入3000万元的目标。 

    依托技术优势,提高茶园品质 

    龙州县种植茶叶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广西最大的茶业基地之一,主产的绿茶、红碎茶曾畅销区内外。境内的龙北农场、先锋农场、北耀农场、试验站四个主要茶场上万亩的茶园为龙州县快速规模发展乌龙茶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现有老茶园茶树品种结构单一,品种良种性逐渐失效,名优茶所占的比例极小,产品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茶叶生产效益极低等,严重制约了龙州茶业的发展,1.5万亩的老茶园中,云南大叶茶种植比例占了95%以上,亩产值仅为1050-1200元。 

    2000年,驻龙州县的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分别从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引进铁观音、黄枝秀、金萱、翠玉等16个优良茶树品种,采用茶树嫁接换种技术,成功将云南大叶茶品种改接为乌龙茶品种,实现了当年改接当年有产量。试验站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并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品种与合理的品种搭配组合,引进福建和广东、台湾的乌龙茶加工技术,开发出乌龙茶产品,并总结出各品种的栽培、嫁接、加工技术规程,使茶叶大田种植亩产值达3000元以上,比原亩产值提高3倍。 

    依托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的技术优势,龙州县委、县政府决定把乌龙茶生产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加以培育。 

    加大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保障 

    龙州县委、县政府决定采取旧茶园嫁接和新种并举的办法发展乌龙茶生产,这需要大量的嫁接熟练工人和掌握种植技术的农民。而种植1亩乌龙茶平均需近400元的投入,这对龙州县经济尚不宽裕的农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开支。 

    如何解决资金和技术问题?“县政府拨出专款,对农户种植所需种苗实行每株0.1元的补贴,企业投资建立基地、育苗,对农户给予垫支、预付种苗费,收购茶青时再扣回的办法。”县茶叶办主任黄海光介绍了解决的办法。黄海光说,为使乌龙茶产业能在龙州健康发展,县里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配合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向上级申报乌龙茶种植及产品加工技术示范推广基地项目,争取扶贫开发资金和贷款等投入乌龙茶生产;一方面引导农民大胆对茶叶生产进行投入,特别是在开垦梯田、种植管理、农家肥的沤制等方面积极投工投劳。为了使每个种植乌龙茶的茶农都掌握嫁接技术和种植技术,县里从铁观音的原产地——福建安溪,引进了茶叶生产投资商,在彬桥乡建立了150亩乌龙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50亩种苗繁育基地,作为全县乌龙茶生产的示范样板,既向农户提供种苗又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县财政在良种引进推广无公害茶的生产和认证、高产生产基地建设、实施品牌战略、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投入,三管齐下。 

    通过建立基地、示范样板的辐射作用带动老茶园的改良和新茶园的种植,而且一开始就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园的品质,为龙州今后乌龙茶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规模发展与龙头企业同步带动 

    在鹭垦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乌龙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10多名农民冒雨前来了解种植技术和茶青市场行情。“种植不是问题,关键在于销路。”谭清元和同来的村民直言心中所虑,这也代表了龙州绝大部分农民的顾虑。 

    彬桥乡驮江村文书谭作飞曾5次到安溪,亲眼目睹安溪人种茶、采茶、制茶、卖茶等生产情况。“安溪人家家户户都靠种茶为生,就几分地,一年采几次茶,他们就有丰厚的收入,每次去看到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我都心动。现在龙州也可以种植乌龙茶了,我把家里所有的地都翻种乌龙茶。就是担心销路问题。”谭作飞道出了自己的顾虑。虽然在谭作飞的影响下,仅扶伦屯就新种了50亩乌龙茶,但这种顾虑仍影响着群众。投资商之一的李土发则认为,龙州乌龙茶完全可以利用早春和晚秋比福建地区茶叶早上市和晚退市的时差抢占市场。 

    为了增强群众改良茶园和种植茶树的信心,龙州县采取规模发展与龙头企业同步带动的路子,在大力发动、扶持农民改良、种植茶树的同时,于2004年11月18日与已在龙州注册成立“广西龙州鹭垦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广西鹭垦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广西龙州县发展乌龙茶生产的合作合同》,在彬桥乡建立了乌龙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繁育基地,作为全县乌龙茶生产的示范样板,并投资300多万元筹建茶叶加工厂,预计今年10月可建成投产,使企业的加工能力与种植规模得到同步发展。同时,产品加工企业与群众直接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生产购销合同,保价(茶青最低保护价为3元/公斤)收购农民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保证加工企业能按合同收购到原材料进行加工,让企业和农民都吃到定心丸。 

    目前,龙州县乌龙茶的开发种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县已完成种植面积近3000亩,其中100多亩已投产。 

    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 

    作为业内人士,李土发认为,要使乌龙茶在龙州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并长期规模发展,农民应积极参与乌龙茶的制作。他说,企业的消耗能力是有限的,特别是以工艺为主的企业。如果农民不学会一些茶青的粗加工,不仅对企业的生产加工有压力,对茶的品质和产业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公司今后会在种植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村屯设立茶青粗加工培训点,派员直接培训农户,公司则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精加工,打造品牌。 

    “光靠卖茶青不赚大钱,学会制茶工艺,1亩茶树的收入起码比卖茶青多三倍。安溪人个个会制茶,我要是学会制茶技术,4亩茶园足够我一家人过上富裕的生活。”显然,谭作飞对今后的种茶道路已胸有成竹。或许是因为“见过世面”,谭作飞种大田、学工艺、求致富的心理已在群众中悄悄产生了影响。 

    政府的引导,企业的支持,农民不断提高市场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有了这些,我们有理由相信,乌龙茶产业将很快成为龙州县的龙头产业,届时将会带动该县52个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 

    值得关注的是,我区属于华南茶区,是茶叶生产最适宜区,许多地区的自然资源极有利于生产优质茶叶,早春茶、晚秋冬茶在国内市场一直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全区现有茶园38.5万亩,干茶年总产量1.945万吨,占全国总产近3%,但茶产业现状与龙州县一样:茶树品种结构单一,名优茶所占的比例极小,产品缺乏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茶叶生产效益极低等,年总产值仅在3.5亿元左右,产值与种植面积相距甚远,要提升茶产业必须进行品种改良。龙州发展乌龙茶产业的路子,为我区提升茶产业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供了宝贵经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