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5月23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广西县域经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发挥比较特色优势  加快城镇化工业化

实现兴安县域经济发展新突破

中共兴安县委员会  兴安县人民政府



    2002年以来,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桂林市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富民强县为主线,以争创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为目标,以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和民营-经济发展为重点,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保证,务实苦十创特色,闯出了一条发挥比较特色优势,以文化引领城镇建设,以建材业带动工业发展,实现县域经济新突破的新路子。2004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21亿元,同比增长1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3.63亿元,同比增长64.48%;财政收入突破2个亿,同比增长32.08%,提前两年完成本届县委、政府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66元,同比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8%,达到5116元;五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名列全区前茅;2004年获得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称号、全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全区“工业发展试点县”、“双拥模范县”等荣誉。
    一、把脉定位,立足县情,进一步理清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思路
    兴安县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县。由几千年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秦汉神韵,以及由此而建成的千古灵渠是兴安独特的优势。着眼于发挥这一优势,我们通过全面调查研究,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区位、环境、能源等综合因素进行了重新分析,明确提出了“以文化引领兴安城镇建设,以城镇建设带动旅游业大发展,加快建设古灵渠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山水名城和文化名城,建设充满经济活力富于文化特色的兴安”的发展思路。历时近两年,经过专家认真勘察评估、精心打造的《兴安县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终于2003年5月通过了评审,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发展的总纲。两年来,这个规划成为全县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路上的指路牌,成为兴安进入全区经济发展“十佳县”行列的冲锋号。我们按照发展规划,以“灵渠文化的传承和恢复”为核心做城建和旅游,以工业渗透和反哺农业,以城建搭建民营经济发展平台,加快建设“工业兴安、景观农业兴安、历史文化休闲度假兴安”,取得了较大的成效。
    二、发挥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以秦汉神韵为基调的城镇化建设,培植县域经济增长点
    兴安旅游资源极为。独特,有以古灵渠为标志的历史文化游,有以烈士碑园为核心的红色文化游,有乐满地为代表的现代文化游,更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及与之相邻的华江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旅游等,这些优势可以让兴安旅游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多年来,其经济效益与资源名不符实。我们通过大量调研并与专家实地考察,认为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一个资源有效整合,可以让各种要素聚集,并能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的城镇。因此,近两年来,兴安致力于具有秦汉神韵基调的城镇建设,即把城建和旅游一同规划发展,县城建设立足于“灵渠文化的传承和恢复”,让城市旅游、休闲旅游和会展旅游等旅游样式汇集在以秦城兴安水街和灵渠为核心的历史文化品牌之下,使县城成为深厚古文化的载体和无穷魅力的旅游景区。
    首先,以秦汉神韵为基调加快“兴安水街”、“秦文流觞”和1平方公里保护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城镇建设。我们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盘活土地存量,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渠道,掀起了全县继98年以来的又一次城市建设新热潮。两年来,全县新上城建和旅游项目共15个,总投资达到3亿多元。其中做好文化文章、体现文化内涵、展示文化魅力的兴安水街、秦文流觞、商业步行街、中心广场等大项目投资都在5000万元以上。万里桥、娘娘桥、马嘶桥经过修整恢复了旧貌,灵渠南路、北路、北街古色古香,古趣洋溢,雕梁屋檐,画栋走廊,与之配套的中心广场商铺林立,颇具岭南风韵。1平方公里保护区中的秦城、水街融文化、风景与商家为一体,成为桂林又一历史文化标志和兴安旅游精品,从而提升了县城品位,拓展了旅游空间。在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紧紧抓住兴安被国家命名为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和全国旅交会在桂林召开等机遇,加大对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兴安县城与灵渠的宣传促销力度。今年3月,我们请来中国先生和中国小姐做兴安旅游形象大使,首开县域旅游以形象大使作代表的先河,引起了中央及各地方媒体的广泛关注,为宣传兴安、推介兴安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兴安的知名度。3月底,我们还请来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为千年书院——漓江书院举行开院仪式并举行了首讲,使灵渠的名声更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以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在桂林召开为契机,争取在兴安设立了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的分会场,举办水街开街仪式,水街的文化.品位得到专家们和旅游者的好评。
    其次,突出桂北民俗风情,加快“桂北百里生态小康文明长廊”建设。我们在桂黄公路这条交通干线两旁,结合绿色经济产业带开发,展开兴建小康新村、改造旧村、整治环境卫生的小城镇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全线基本建好35公里经济走廊产业带,逐步形成了溶江竹木、严关矿粉、兴安镇建材和界首食品加工的特色产业。在此基础上,我们充分发挥其辐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拉动了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兴安水街、秦文流觞、文明长廊等新的旅游品牌,使我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旅游新格局,特别是城市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得到较快的发展。据统计,在4月15日全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后的半个月内,我县每日接待游客2万多人,旅店宾馆入住率达到100%;五一黄金周接待游客13.79万人,同比增长129%,直接实现收入940.3万元,同比增长48%。
    三、发挥农业矿产资源优势,加快以建材业为核心的工业化进程,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
    工业兴则县兴,工业强则县强。近年来,我县在整体搞活壮大现有企业的同时,依托资源优势,新上工业项目,推进企业改革,着力构建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形成“四大”工业支柱。
    一是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做大以海螺为核心的建材业。兴安属于石灰岩地区,是水泥用料的天然仓库。三年前,全县就有大小水泥厂10多家,但大多是没有上规模的。本届县委、政府坚持以民营化为取向,在积极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整合水泥等建材资源,于2002年确定了把建材作为全县的主打工业,想方设法引进了海螺,并提供优质服务;投资1500多万元完成了火车站站场改造、供电线路、进厂公路等项目,使海螺在预定时间内点火投产,进而使全县以水泥为主的建材业提升到一个新档次。该企业去年实现产值1.04亿元,上交税金830万元,利润660万元;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将达到4.2亿元,利润3000万元,上交税金3500万元。目前,全县水泥、矿粉、预制构件、化工等建材企业60多家,去年上交税金2000万元,预计今年达到4500万元以上。
    二是发挥农产品资源优势,做大以罐头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经过多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结构的调整,我县农产品相对丰富,成为全国商品粮、生猪基地县,全区葡萄、柑桔、白果、蔬菜基地县。2002年我们出台《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规定》,大力鼓励全县兴办食品加工企业。目前,全县有各类食品加工企业120家,其产值和利税都占全部工业的30%以上。桂果、日盛、皇冠、来一口等几个大型的加工企业有各类水果生产线30多条,年加工业产值达到2亿元。尤其是日盛食品公司,年加工白果500多吨,全部销往日本和东南亚。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精竹木加工业。我县年产毛竹500多万根,以前大多是原竹输出或是粗加工,有各类加工企业130多家,由于竞争无序,产品价格低,企业效益差。针对这种状况,我们于2002年引导企业组建了竹木行业协会,对那些规模小污染重的小企业进行了关停,并开发竹醋、竹炭等高科技产品,竹木加工效益得到较大提升。到2004年底,全县竹木加工企业减少到60多家,但利税却是2002年的1倍多。
    三是发挥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民营小水电。近两年来,全县新开发小水电33座,小水电成为了兴安经济的又一个亮点。2004年,全县非公有制经济户数达到1.8万户,  实现产值13.84亿元;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7.793亿元,同比增长18.06%;规模工业实现工业产值7亿元,同比增长49.9%。
    四是整合资源优势,加快桂北工业园区建设。坚持“以工兴区、以商活区、科技强区”的思路,创新运行机制,完善基础配套,广泛招商引资,目前工业园区共建成14个大中型企业和工商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园区企业总产值达到1亿元,实现利税1310万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使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2001年的23.5%上升到2004年的30%,大大提高了县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近两年来,我们在以文化引领城镇建设,以建材业带动工业发展,进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投入资金不足、面铺得较大等问题。今后要向兄弟县(市、区)学习,努力改进工作。尤其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经济和社会资源,形成规模经济,降低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单位成本;依托城镇集中布局工业,扩大专业化协作,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聚集经济;加快农村居民向城镇的转移,主要是调整政策取向,积极增加城镇的就业机会和改善其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农村居民进城定居,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总之,我们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努力把发展县域经济工作推上新台阶。

  进入专题>>2005年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