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21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杨一帆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6月13日,在不久前刚修建好的白沙镇至该镇福田村的四级沙路上,行人、车辆穿梭其中,一片繁忙。一位福田村姓梁的老伯高兴地说:“现在路修好了,我们终于可以告别肩挑马驮的日子。”这是福田村农民对修好路后的感慨,也是桂平市广大农民群众对修建公路的心声和渴望。

  桂平市共有408个行政村,总人口达170多万人。到2004年底,全市只有161个行政村通等级公路,全程688公里,仅占总数的31.9%和35.5%,还有247个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村,肩挑、马驮的现象还非常突出。农副产品因交通闭塞,无法及时运出销售,耽误了销售的最佳时节,卖不上好价钱,严重影响着农民增收和正常的工作、生产秩序。

  面对落后的农村交通环境,桂平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全区开展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的有利时机,围绕服务“三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这个中心,切实为民办实事。在全市范围内打响了农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役,努力突破农村经济“瓶颈”、力促“通达工程”变为农民“增收工程”。

  去年冬开始,该市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农村公路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根据自治区和贵港市下达的2005年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指标任务,结合全市30个乡镇农村公路的实际情况,将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到公路交通环境较落后的27个乡镇。为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该市成立了工程技术质量监督领导小组,抽调了市交通部门的技术骨干和先进设备,对全市的工程线路进行设计、分析和勘测,认真做好内业设计资料和预算资料,在建设过程中,深入施工现场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监督施工质量和工程进程,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为了确保如期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市政府与通达工程建设任务的乡镇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并缴交了风险抵押金。市和乡镇分别成立了专门的指挥领导机构、领导班子成员分别与其所联系的乡镇和村(屯)挂钩,负责检查、监督联系点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2005年,桂平市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任务是74条线路共668公里,全市30个乡镇中27个乡镇有工程建设任务,是贵港市乃至全区2005年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建设任务最多的县市。截至6月13日,全市74条线路的外业勘测和内业设计工作已完成,并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累计完成路基建设290多公里和路面建设100多公里,累计投入2878万元。工程完成后,将解决146个行政村未通等级公路的问题。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