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6月26日 来源:广西农业信息网 作者:赵立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一斤茶胜十担谷,种了茶叶快致富"。当地流行的这句顺口溜反映了山区农民对发展茶业生产的期待和偏爱。在县委、县政府政策扶持和示范带动下,开春后,龙州县的茶农纷纷荷锄上山,劈荒下苗,掀起了种植乌龙茶的热潮。 

    这是龙州发展特色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今年以来,在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推动下,革命老区龙州立足本地优势,进一步挖掘特色农业资源,突出发展乌龙茶、墨西哥菊叶薯蓣、牛品改等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与市场对接,带领农民走出了一条就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念"山"字经,乌龙茶种植迈向产业化

    龙州县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县境内四面环山,其中大青山山脉 长年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湿度高,是生产优质茶的理想区域。龙州县种植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是广西最大的茶叶基地之一。全县建有茶园面积14200亩,年产茶青9950吨,主要生产云南大叶茶和绿茶等。2003年,位于龙州的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成功引种乌龙茶,这项科研成果结束了广西没有乌龙茶的历史。

    乌龙茶亦称青茶,既有红茶的浓鲜味,又有绿茶的清芳香,它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 ,因此又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其中,著名的"铁观音"就是它的品种之一。生产乌龙茶市场前景良好,经济效益显著。一般质量的乌龙茶销售价格在400-800元/公斤,较好的在1000元以上。今年以来,龙州县瞄准市场行情,强化措施,不断扩大乌龙茶种植规模,努力做大做强乌龙茶产业。为了让群众种得放心,舍得投入,龙州县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广西鹭垦农业设施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在龙州注册成立了"广西龙州鹭垦茶叶发展有限公司",并在龙州建立了150亩乌龙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50亩种苗繁育基地和占地10000平方米的精品茶叶加工厂,作为全县乌龙茶生产的示范样板。由于考虑到乌龙茶种植投入较大,农户一时难以筹措资金,存在顾虑思想,为了引导农民种植乌龙茶,该县采取了"农民出一点、企业投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办法。2005年乌龙茶种苗价为0.3元/株,政府对种苗价格每株补贴0.1元,企业再每株预付0.1元(待收购茶青时扣回),种植户购苗时只付0.1元。对于农场职工每嫁接1亩乌龙茶,县政府补助500元。另外,龙州鹭垦茶叶发展有限公司还与农户签订稳定的生产合同,对种苗选定、栽培、施肥、病虫防治、鲜叶采摘等及时给予技术指导,并实行最低保护价收购,对原料收购、产品初加工和农户收益给予最大程度的保证。由于实施了"市场拉动、示范带动、效益驱动、科技助动"的"四动"战略,群众种茶热情高涨,目前,全县已种植乌龙茶1065亩。据悉,该县计划继续引进、培育乌龙茶龙头企业3-5家,五年后实现乌龙茶园面积2万亩。乌龙茶产业形成后,其经济效益将由原来生产绿茶的1500元/亩提高到3000-8000元/亩,并将为龙州增加上亿元的农业产值和2-3亿元的工业产值,为该县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做"药"文章,大力推广墨西哥菊叶薯蓣

    依靠科技,瞄准市场引进、开发经济效益好、技术含量高的名特优稀产品--墨西哥菊叶薯蓣,是龙州发展特色农业的又一举措。

    墨西哥菊叶薯蓣为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该作物的开发利用价值主要在生物制药业上。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经过多年的引种试验,认为在我国热带高温、高湿地区进行墨西哥菊叶薯蓣的产业化栽培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是一项值得大力发展的好项目。龙州县委、县政府通过派技术人员赴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学习考察,成功引种、试验、示范种植墨西哥菊叶薯蓣后,决定大力发展墨西哥菊叶薯蓣产业。今年年初,该县引进了贵州正鑫药业有限公司,并通过建立示范样板,搞好技术培训,出台激励机制,签订生产购销合同等方式,鼓励农民发展墨西哥菊叶薯蓣生产,拓宽增收渠道。截止4月20日,该县已建有墨西哥菊叶薯蓣育苗基地80亩,大田种植50亩,育苗100多万株。育苗成功后,该县将在3-5年内,全县推广种植墨西哥菊叶薯蓣3万亩,实现农业年产值一亿元以上,并引进1-2个加工企业,年实现工业产值2-3亿元,努力把龙州建成全国最大的菊叶薯蓣种植、加工基地,以此推动龙州制药业的发展。

    下"牛"功夫,牛品改工作成效明显

    畜牧业是龙州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长期以来,靠传统的田园牧歌式的小农养畜方式已经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牛品种低劣和近亲繁殖,导致牛个头矮小,生长速度慢,单位体重产肉量低,养牛效益很不理想。而经过牛品种改良后的杂交牛初生重、长速快、抗病力强、耐粗饲、体力大、肉质鲜嫩,既是优质的肉牛又是很好的役用牛。

    为了把养牛业发展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龙州县成立了牛品改工作小组,并在该县作出关于全面加强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决定,制订了实施方案和办法,出台了有关"牛品改"的奖励政策,凡每个农户购买杂交牛10头以上的,县政府补贴每头300元补助费。在具体工作中,该县将牛品改作为农民增收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做好宣传引导,营造牛品改工作的氛围,树立"养牛为赚钱"和"草当粮种、牛当猪养"的市场经济理念。此外,着重在抓好示范上做文章,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投入,组织畜牧技术员深入乡镇村屯,给农民免费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还对种草养畜示范户免费提供牧草种籽、种苗和技术指导,帮助选购品种牛。

    为了进一步改善畜牧业的生产条件,该县积极争取上级项目的支持,实施了龙州县牛品种改良及增产开发示范 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85万元,同时,县财政拨款20万元,农村信用合作社提供小额信用贷款1000万元。目前,全县种植牧草面积达4500亩,建立牛品改站13个,配种点13个,养牛示范村8个、示范户45户,奶牛示范基地1个。截止2005年4月20日,全县共人工授精配母牛6837头,引进杂交母牛277头、良种公牛24头,产下杂交牛犊737头,存栏奶牛48头,牛品改新增总产值176万元。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