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发展县域经济纪实
近几年来,大新县狠抓县域经济建设,通过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不断壮大县域经济。今年5月18日,在平果市举行的全区县域经济发展经验交流会上,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大新县"2004年度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以锰加工业为龙头,打造工业强县
大新县锰矿储量达1.38亿吨,有"中国锰都"之称。但由于缺乏技术和资金投入,2000年以前,该县锰矿加工业仅有10多家,锰业总产值仅达 2亿多元。因此,做强做大锰矿产业,打造中国锰生产基地成为该县"转换战略"的切入点。近年来,该县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客商纷至沓来,以锰矿深加工为主的民营企业由少到多,规模越做越大,产品种类、附加值越来越高,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集采矿、选矿、冶炼、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锰工业体系。目前,全县共有锰矿加工民营企业67家。其中,年产值超3亿元以上的有2家,超1000万元的有15家,超500万元的有20家,有7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产品畅销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外市场。2004年,全县锰业总产值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4.74%,锰业撑起了大新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该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今年1至5月,全县完成锰业总产值36532万元,同比增长49.65%,实现锰工业增加值16163万元,同比增长25.48%,锰业实现利润3516万元,同比增长31.61%,实现税金900万元。随着该县锰矿加工业的快速发展,供电企业在电源、电量上的矛盾日趋突出,"电力"成为了制约产业发展的新"瓶颈"。为此,该县把锰电结合起来,同步发展,加大了对电网、电源的建设力度,充分挖掘县域内的水能资源,投资1.67亿元新建、改建了12座水电站;争取上级电力部门的支持,建设220千伏输送变电站2座(在建一座)、110千伏输送变电站2座(在建1座)和35千伏变电站15座,促使供电企业与锰加工企业实现双赢,锰电产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2004年,该县在我区率先成为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此外,该县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经过调整与重组,完成了国有制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蔗糖业得到了极大的巩固和发展。几年来该县偿还了历欠1亿多元的农民甘蔗"白条",通过抓好企业的技术改造,使两家制糖企业日榨量从2002/2003榨季的7500吨提升到2004/2005榨季的1.4万吨。2004/2005年度榨季进厂原料蔗118万吨,实现产值3.42亿元,创税4300多万元。2004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53215万元,同比增长37.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385万元,同比增长42.29%;完成工业增加值62675万元,同比增长82.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8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41.24:32.61:26.15转变为37.82:40.35:21.83,经济结构由"一二三"型向"二一三"型转变,步入了初级工业化发展阶段。今年1至5月份,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72520万元,同比增长24.56%。
狠抓城镇化建设,打造旅游名城
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城建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互动的,大新在广西六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中排名第二位。而在1998年前,大新县城像样的街道仅有一条民生街,县城脏乱差现象较为严重。为此,该县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后,紧紧围绕创建旅游名城的目标,狠抓城镇化建设。通过实施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核心的民心工程,搭建县域经济发展框架,完成了大新县城城区规划修编工作,加大了县城的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建设力度,先后开发了朝阳小区、桃园小区、新北小区,新建菜园路、新城路、文明路、桃源路、德天大道等街道,新建一座菜市场,新建和改建排水沟50公里,安装街景亮化灯400盏,在主要干道设置永久性垃圾箱40只,绿化种树4000棵。目前,该县县城已拥有了6条较为像样的街道,最宽的一条街道宽度达40米,每条街道都实现了绿化、美化和亮化,县容县貌焕然一新。2004年,该县又成功引进柳州金绿荫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3.8亿元开发建设县城城东区,建设星级宾馆及一些既具有民族风格又融入欧式风格的时代建筑,使游客在大新就可领略到异国风情。从而提升大新的接待能力,让县城成为旅游的服务区。目前,全县拥有星级宾馆6座,还有许多农家旅馆及其它旅馆,全县每天可接待旅客达6000多人。自2000年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德天瀑布景区以来,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旅游业已逐渐发展成为壮大该县县域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
调优产业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农业是根本。该县坚持稳农兴农,做大做强特色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扶持发展蔗糖、水果、苦丁茶、中草药四个产业。在甘蔗生产方面,该县重点抓好甘蔗"六化"生产和"吨糖田"建设,提高甘蔗单产,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推进甘蔗产业化。2004/2005年榨季入厂原料蔗达 118万吨,同比增长7.83%,产值达3.42亿元,同比增长14.76%。今年,全县完成甘蔗良种推广面积23.50万亩,完成"吨糖田"面积4万亩,2005/2006年榨季原料蔗产量有望达到130万吨。在水果生产方面,大新重点发展龙眼产业。该县作为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之一,不断扩大龙眼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抓好产后的加工、分级、保鲜和销售各环节,定期聘请广西农科院专家上课,指导果农种植管理龙眼,推广龙眼低产改造技术。今年,该县又成功引进南宁一老板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大新桂圆综合开发公司,对龙眼进行深加工。该公司投产后可年加工龙眼干果1万吨。同时,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形式,成立龙眼流通协会,建立龙眼信息中心,让龙眼流通顺畅。通过这些措施全力打造"大新龙眼"品牌形象。目前,全县种植龙眼10多万亩,预计今年产量达1.8至2万吨。在苦丁茶生产方面,该县作为苦丁茶的源产地,不断加大对苦丁茶的种植、流通及深加工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了"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新模式。目前,全县苦丁茶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年产干茶1000多吨,年产值达5000多万元,苦丁茶从"皇家贡品"变成了人人皆知的珍品,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山东、海南、广东、香港、澳门等10多个省市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2004年,大新县被中国优质产品开发服务协会授予"中国苦丁茶之乡"荣誉称号。在中草药方面,大新县气候温和,冬暖夏凉,昼夜温差大,地理、水文等各方面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各类药材生长。为此该县把发展中草药种植和加工作为一项新的产业来发展。2004年,该县从浙江成功引进了工厂化繁育栽培石斛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建立了组培工厂1个、种植大棚60多个,并已进入大田移植栽培阶段。该项目计划投入资金1800万元,占地面积500亩,亩产值可达5至6万元。此外,该县还加大生态农业建设力度。按照"猪-沼-稻(果、菜)-灯-鸭(鱼)"的生态模式进行生态农业建设。全县建有沼气池4.38万座,入户率达65.4%。通过生态农业建设,山青了、水秀了、庭院干净了,农民增收了。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19元,比上年增收320元,增长17.9%。涌现出如榄圩乡慢陆屯、吉屯和雷平镇霞山屯等一批小康生态文明示范新村。2004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9648万元,同比增长19.64%;财政收入完成19168万元,比上年增长28.92%;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1870万元,同比增长267.99%,是大新建县以来增幅增量最大的一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36万元,同比增长15.7%。今年1至5月份,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2575万元,同比增长13.15%;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72520万元,同比增长24.5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956万元,同比增长148.06%,财政收入完成7215万元,同比增长16.67%。(许志松 韦家报)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