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13日 来源:广西经济网 作者:杨志德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永福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一核心 ,因地制宜地采取四条措施,使群众收入逐年跨上台阶。到6月底 止,该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现1666元,同比增长15.4%。

    结构调整确立产业支柱。近年来,该县通过示范引导、技术扶持、资金补助等方式 带领群众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全县构建起“南养北种,互有渗透”的格局,现已形成了罗汉果、山葡萄、木薯、柑桔、肉鸡、奶水牛等十大支柱生产基地和水奶牛、温氏鸡等拳头畜牧产业。今年,该县罗汉果总面积达2700公顷,仅罗汉果一项,预计农民人均可实现收入1000元。在养殖业方面,该县走“小规模大连片、小分散大集中”的小区集中饲养之路,大力发展温氏鸡、水奶牛等的养殖。该 县温氏鸡养殖户达到550多户,今年上半年投苗200多万羽,给养殖户带来300多万元的纯收入。

    发展无公害种植走品牌之路。着眼市场需求和发展竞争,该县在全县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在全县范围推广生物防治方法,在罗汉果、水稻、西红柿田间地头使用频振式灭蚊灯和黄色诱虫板,在柑桔管理中推广捕食螨,采用生物防治后,既提升农产品品质、节约工时,又降低投资成本,据测算,使用生物防治每亩可节约生产性投资60至120元,仅此一项,群众可节约生产性投资400余万元。该县无公害西红柿上市后,其市场售价比常规种植高出20%左右。目前,该县罗汉果成为了国家原产地保护品种,1333公顷西红柿、2000公顷柑桔获得了自治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高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已成为该县农民生产和经营的主渠道。

    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近年来,该县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初具规模的酿造、养殖、优质米、木薯加工等10多个“农”字号龙头企业。这些龙头企业成为助农增收的大梁。今年,桂林荟力公司以保护价与农民签订回收木薯合同,全县木薯种植面积达到2000公顷;桂林天和木业有限公司是全区农副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每年仅收购木材边角废料就给群众增加收入600万元。

    建立健全劳务输出体系。该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突破口,,通过制定规划、强化培训、完善服务,积极掌握广东等发达地区的劳务市场信息,通过“春风工程”、青年就业服务中心等载体多渠道拓宽劳务输出途径。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共输出劳务2000多人,全县“洗脚上田”的农民已超过4万人,占全县劳动力的40%,上半年获得现金收入1.5亿多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