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流市委员会 北流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玉林市委、政府提出的"打造玉贵走廊,壮大县域经济,在两个融入中实现两个率先"的工作思路,围绕富民、强市、奔小康的目标,奋力拼搏,开拓进取,推动了北流市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2004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51.2亿元,比增19.5%;工业总产值70.2亿元,比增22.5%;财政收入3.7亿元,比增14.65%(如按2003年可比口径,财政收入4.28亿元,比增32.5%);农民人均纯收入2551元,比增10.57%。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主动融入"泛珠"、对接东盟,精心打造"玉贵走廊"核心地段
各地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才能促进区域的加快发展。几年来,我们立足于北流的区位优势、地沿优势,因势利导,努力构建"玉贵走廊"核心地段,创造性地做好发展具有北流特色县域经济的各项工作。
324国道是粤港澳通往大西南地区的陆路大通道。2003年6月,曹伯纯书记到玉林、贵港两市考察工作时,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我们玉林市和贵港市建设好324国道沿线"玉贵走廊"经济带,把"玉贵走廊"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走廊。我们北流市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主动参与"玉贵走廊"建设,全力打造接受东部产业转移,对接"珠三角"产业链的"玉贵走廊"北流核心地段。一是科学规划。我们将全市经济基础最好、综合发展条件最优、位于城区周围的8个镇纳入"玉贵走廊"经济带建设,并以走廊经济带为中心,以324国道、北宝二级公路省道为重点,辐射带动全市。二是主动融入粤港澳经济圈、泛珠三角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利用公路主干道沿线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北流作为粤港澳通往西南地区前沿地带的"桥头堡"作用,把握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努力从交通、产业、技术、人力、资本等方面与广东全面对接,开展北流与粤港澳地区主要经济部门之间、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联系,建立信息交流和协商合作制度,开展对应的经贸合作,积极主动对接东部产业转移,把"玉贵走廊"北流段建设成为面向粤港澳等沿海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的新领域。去年,全市共接纳东部产业转移项目93个,合同总投资19.8亿元。三是竭尽全力招商引资办项目,强化投资拉动增长。基于我们对北流优势区位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充分发挥靠近粤港澳的区位地缘优势,通过不断完善以城区、走廊区域地带为重心的各项基础设施、工业园区设施的建设,出台一系列投资和项目建设的优惠政策、办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以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为主攻方向,以招大商、上大项目为重点,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加强对主要分布在东盟各国的北流籍华人华侨的招商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出务工经商致富的人员回乡投资办实业,盘活存量资源扩大投资,推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引导民间资本和外来投资及时跟进国有集体企业退出的领域等一系列的举措,在全市呈现出以走廊地段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的踊跃投资热潮。2004年,全市新上、续建或技改项目293个,比上年增加141个,总投资达48.01亿元;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等投资持续升温。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4亿元,增长71.24%,创我市历史新高。其中,投资2亿多元的嘉裕电子集团、投资1.1亿元的管道燃气输配工程、投资1.2亿元的铜石岭旅游开发项目已动工建设;总投资15亿元的北流海螺水泥项目和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三环与意大利图那纳公司合作项目也已成功签约,即将全面动工建设。这些大项目落户北流,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去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6%,拉动经济增长12.8个百分点。四是大力推动产业向走廊核心区域聚集。为了吸引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发挥规模优势,我们创新思路,按照"分计产值、分享利税"办法,打破镇域界限,实行"市内无乡镇界"的经济政策,各镇引进的企业均可在经济发展条件优越的"玉贵走廊"区域内的工业园区落户,引进的企业算作各镇的项目,税收纳入主引镇,这样,既充分调动各镇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又吸引了企业向园区集中,从而优化了"玉贵走廊"北流地段内的资源配置,整合了各种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要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几年来,我们在"玉贵走廊"北流段建起了三个市级工业园区,沿国道324线和省道北宝二级公路沿线建起了10个镇级工业小区,建设和接纳了一批以陶瓷、水泥、毛纺织、皮革制品、家俱、电子、机械、制衣、玩具等为主的东部转移的企业项目。自治区重点项目北流市日用陶瓷出口生产园区,自2003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已有9家企业入园,总投资3.5亿元,完成投资超过2亿多元,6家企业已建成投产。
二、以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突破口,做强做大强优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
我们根据北流市靠近粤港澳、国际市场信息灵通、外贸渠道通畅,本地瓷土资源、农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的特点,瞄准国际市场空间,抓住发达国家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千方百计做活外向型经济这篇文章,扩大出口规模。近两年来,我们积极开展争创外贸出口超亿美元县(市)活动,加快北流海关监管区及三环海关监管点建设,为出口企业申报电子网络建设,大力改善和优化北流投资环境;加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帮助企业争取自营进出口权和国际产品质量认证;鼓励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为企业争取"广交会"摊位,组织企业到"广交会"参展;加大财政对企业扶持力度,做好重点出口企业技改贴息工作,支持企业挖潜技改,更新升级,从而扩大了外贸出口规模。目前,全市已形成了日用陶瓷、皮革制品、罐头食品、林产化工、家俱、玩具等10多类出口产品,出口企业达61家,产品远销欧美、中东等近8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额超2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1家,去年,全市外贸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720万美元,约占广西外贸出口总额的22份之一,成为全区出口量最大的县(市)。外贸出口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98个百分点。
为了确保外向型经济给强优企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我市还制订了强优工业企业奖励办法,加大了对支柱产业扶持的力度,一是建立了市领导与重点骨干企业的联系制度。凡年产值超过1000万元、年上交税金在100万元或新上项目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都落实一名市领导挂钩联系企业,帮助企业协调生产经营中的关系,支持和帮助企业抓改革、抓开放、抓技改、抓品牌、抓生产、抓流通、抓管理、抓增效,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宽松环境。二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革新,两年来,我们共安排工业结构调整资金3774万元,重点支持了三环集团、仲礼瓷业、六瓷、七瓷等一批重点企业的技改革新。支持三环集团上市融资以及与意大利图那纳公司开展项目合作。支持日产1万吨新型干法回转窑水泥项目前期资金3200万元,确保了海螺水泥项目落户北流。200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8家,比上年增加了33家,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达36家,其中三环集团销售收入5.6亿元,上缴税金5156万元,成为全国日用陶瓷产量、销量和出口量最大的一家企业。
在培育支柱产业方面,我们在注重做优做强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更是不失时机大力发展外向度大、与国际市场关联密切的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北流已形成了外向发展趋势显著的若干支柱产业集群:一是日用陶瓷产业,全市有日用陶瓷企业54家,去年工业产值11.8亿元,销售收入15.4亿元,实现税金1.13亿元;二是水泥产业,共有水泥企业21家,去年工业产值3.2亿元,实现税金2163万元;三是皮革毛织产业,全市共有皮件加工和毛织企业106家,去年销售收入2.8亿元;四是建筑产业,全市有四级以上资质的企业17家,去年实现建筑安装总产值11.4亿元。
三、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主导作用,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市场要素
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力量。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民营经济起着主导作用,民营经济是县域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力量。要想在县域经济上大有作为,必须充分发挥民营经济作为市场上主力军的作用,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兴奋点和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因此,我们把民营经济作为壮大县域经济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县域经济民营化的策略。
第一,不折不扣地执行上级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并结合北流实际,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创业的若干规定》、《关于加强服务工业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项目发展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限时办结事项,营造了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第二,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条件,放心、放手、大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一方面,支持重点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改组,引导民营资本及时跟进国有、集体企业退出的领域,先后支持了三环集团、老田集团、仲礼瓷业和铭超瓷业及嘉裕电子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等方式参与改革,从而在陶瓷、水泥、制药、毛织、皮革、电子、水果加工等主要产业上基本实现了民营化。另一方面,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所有投资领域均向民营企业开放,尤其是鼓励民间资本收购政府投资经营并有收益的公路、城镇基础设施的经营权。
第三,激活民间资本投资创业。北流是民间资本十分雄厚的地方,2004年全市居民储蓄存款约50个亿,居于广西县(市)中前茅地位,而这仅仅是民间资本浮出水面的冰山一角,据估算,尚有5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游离在市外。我们充分利用广州、深圳、东莞、南宁各地同乡会的关系,采取"以诚招商"、"以情引商"、"以商引商"、"挂职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吸引老板们回北流投资创业。在吸纳民间资本投资的重大项目中,我们实行全程式的、全方位的包办式服务,真正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企业家创造一切投资创业的便利条件。在西埌镇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真贵瓷业公司的老板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原打算在外地办厂,由于市镇两级领导"三顾茅庐",使我们下决心在北流办厂。投资8000万元兴建四星级红云酒店的老板说,是北流的优越环境吸引了我,是家乡人民的真诚感动了我,让我们最终决定回北流投资置业。
通过充分发挥民营经济的主导作用,促进了我市民营经济向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全市现有个体工商户19401户,注册资金3.35亿元;私营企业816家,注册资金6.6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78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98.6%。纳税超5000万元的企业1家,超400万元的4家;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税收收入的88%均来自民营经济。
四、扎实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努力实现城乡均衡发展、良性互动、和谐共赢
多年来,我们坚持城乡"一盘棋"的思想,努力避免"重城市,轻乡镇"的发展误区,在抓好城市经济的同时,十分注重发展壮大乡镇经济,将壮大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农村奔小康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第一,加大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城乡联动网络。近年来,我市投入3.8亿元建设纵贯北流南北、连接中南部所有乡镇、直通广东省重要港口水东港的北宝二级路,使之成为大西南地区和融入珠三角地区的又一便捷出海通道;投资2亿多元建设镇村公路,实现了镇镇通硬化道路、村村通四级公路,全市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现代交通网络;投资2.13亿元进行农村电网改造,大大改善企业用电条件;投资4350万元改造完善电信通讯设施、实现了村村通电话。
第二,优化乡镇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我们大力推进机关的效能建设,全市普遍实行机关服务承诺制度、限时办结制度和市直机关与企业挂钩服务制度,设立投诉制度,在纪检监察部门设立投诉举报机构,查处阻碍经济发展的违纪行为,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第三,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乡镇经济大发展。一是实行乡镇经济发展风险责任制,乡镇领导对全镇各项经济指标实施风险抵押,在财税方面实行超收分成和重奖的办法等;二是建立有效的财政激励机制,每年从财政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奖励招商引资有功人员、完成工业大会战目标有功人员和完成经济发展责任制的人员,极大地调动干部群众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三是大力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4年累计投入资金3500万元(其中争取上级支农资金1691万元),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示范、特色农产品基础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等项目,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如大力支持以荔枝、龙眼为主的水果产业再上台阶,全市现有水果面积81万亩,去年荔枝、龙眼产量8.5万吨,水果销售收入实现3.7亿元,农民人均从水果产业中收入356元。
第四,大力支持乡镇发展工业园区,打造乡镇经济发展的平台。近几年来,我市在北部乡镇建设了民安日用陶瓷工业园区和独木岗工业区、田心工业区,在中南部乡镇规划建设了10个工业小区,累计完成投资10.87亿元,进园企业183家,企业销售收入10亿多元。全市各乡镇还兴办制药企业26家,实现产值6200万元,虽然,刚刚起步,但方兴未艾。
第五,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目前全市有年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8家,共有农业企业1100多家、农村互助合作经济组织(协会)48个。2004年度,全市水果种植面积81万亩,荔枝、龙眼水果产量8.5万吨,销售收入3.7亿元,畜牧水产养殖业总产值9.002亿元,蘑菇栽培面积201.8万平方米,销售收入达5238.77万元。
第六,把劳务输出作为战略产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我们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加快劳动力市场和劳务信息网络建设,使培训提高和推荐就业有机互动,全市外出务工人员22.6万人,务工总收入达13.6亿元。
上述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极大地推动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夯实了北流市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坚实基础。去年,全市23个镇中,财政收入超过500万元的有12个,其中超5000万元的镇有1个,超1000万元的有5个,占玉林市超千万元镇的三分之一;财税增速超15%的有11个;较好地达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发展良性循环,从而从经济生活层面,构建了北流市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2004年,北流市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先进的县(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一定要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玉林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深入地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为北流实现在广西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