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18日 来源:桂林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阳朔县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把科技兴县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全县科技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县先后获自治区农业厅“农村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农业部“全国优质水稻免耕抛秧示范基地县”及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等称号。

  首先,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不断引进新科技、新项目,办好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并发挥其辐射、示范作用,带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1999年创办的“三高”农业示范园,立足高科技、高管理、高效益,集种植、养殖、培训和旅游观光于一体,年产值达160万元,并培养了一大批新型的农村科技致富能手。目前,该县已建成夏橙、茨菰、金桔、淮山、葡萄、二元杂母猪等种植、养殖示范基地150多个。

  其次,稳步推广新技术,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从2001年开始推广优质水稻免耕抛秧技术,免耕抛秧水稻比普通水稻每亩增产20-30公斤,节约成本35-55元,极大地节省了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推广“金桔高产模式化栽培”、“金桔薄膜覆盖留树保鲜”和“金桔无公害栽培”等新技术,改变了过去金桔产量低、果品档次不高、市场供应期短和价格不好的状况,果农仅此一项人均年增收1100元。

  第三,狠抓信息网络建设,通过网络开展科普工作,并利用网络新技术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先后建立了党政电子办公网络系统,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互联网、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的“三网合一”。至去年底,全县“数字村镇”网络已覆盖45个村委的245个自然村,覆盖人数达1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1.7%。两年来,通过网上发布各种信息6500条,利用网络举办科技培训班478期。金桔、夏橙、香芋、沙田柚等农产品大大拓展了销售渠道,价格明显提高。

  此外,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景点(区)进行包装及宣传促销。引进人才和技术对西街进行保护性改造,并以“印象·刘三姐”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世外桃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等项目为龙头,用科技手段对景区(点)进行包装,增强景区(点)的发展后劲,带动了全县旅游业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诸葛保满 徐应宁 容作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