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22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以来,钦南区坚持用工业化理念、产业化思维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跳出农业抓农业,坚持做到农企、农商、农科、农协四个对接,有效地促进该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农企对接,打造龙头企业快车。钦南区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需求,把农业基地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来抓,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管理企业化、效益最大化”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农企双赢的格局。目前,该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290多家,初步形成了以林产加工业、食品加工业、海产品加工、竹藤棕草制品业、果蔬制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体系。全区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各种龙头企业有钦州金海养殖、那彭欧亚糖业等144家,总产值7.28亿多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5%,带动农户8.3万多户。 

    农商对接,打造农产品外销快车。钦南区采取引进联合、嫁接改造等形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已有汇丰虾场、百洋虾场、康熙岭镇对虾养殖基地三家对虾养殖场面积近4500亩的对虾及那彭镇养鸡协会600万羽肉鸡达到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条件,并已通过自治区的鉴定验收。目前全区已注册品牌有金湾黄瓜皮、金湾贡芋蒙、三娘湾海鸭蛋等,各大特色产业都有了叫得响的品牌。 

    农科对接,打造生产科技推广快车。钦南区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步伐,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新型实用生产技术逐渐普及,该区现有各类科技培训机构10多个,各类授牌科技示范实体30多个。如龙头企业桂侨食品有限公司投资了30万元,聘请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高级工程师作技术指导,研究开发了香芋苗、玉笋、爽口菜等3个新产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那彭淀粉厂的淀粉产品、桂侨食品厂的黄瓜皮产品以及龙门港星星海洋食品、美人村食品工业的产品,先后荣获广西乡镇企业名优产品称号,为产品上档次、创名牌、扩大知名度打开了局面。 

    农协(农村经济协作组织)对接,打造协作组织快车。钦南区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农民利益的纽带和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的重要举措来抓,研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目前全区农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有48个,会员5120人;其中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7个,年总收入1700多万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0.64%,带动农户4220户,辐射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2939元。(胡治华)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