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他先后担任3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如今,3个乡镇的经济实力已跃居钦南区和灵山县的前列。
10年间,他踏遍了60多个村委、1000多个自然村,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殚精竭虑为群众排忧解难。
如今,由于工作关系,虽然他已从乡镇调任钦州市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职务,但在他工作过的每个乡镇,与他交往过的老百姓,都念念不忘这位给老百姓谋利的“民心书记”。
他,就是原灵山县武利镇党委书记郭德法。
“农民不富,我心不安”
走进钦州市钦南区那思镇,山坡上延绵的是青翠的甘蔗林,虽然未到收获季节,但其成长的态势已让农民兄弟喜笑颜开。
1996年,郭德法来到那思镇,开始了他担任乡镇党委书记的生涯。对于这个职位,郭德法笑称为“农民头”、“生产队长”,他常说:“既然是‘农民头’,就得为农民谋利。农民不富,我心不安。”那思镇地处偏远,交通滞后,当时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落后的面貌深深刺痛着郭德法的心,他决心带领农民改变这一状况。
在走访调研中,郭德法了解到那思附近有一个糖厂,糖厂所需的原料蔗基本由附近的乡镇提供。那思也曾种植过甘蔗,但由于水田种植产量不高,农民已改变种植结构。
“那思镇很多坡地都没有利用开发,何不试试在山坡种植?”
郭德法的想法一提出,马上遭到农民兄弟的强烈反对,“水田都种不了甘蔗,山坡怎么能种呢?”。
为了打消老百姓的疑虑,郭德法发动党员干部带头承包坡地种甘蔗,他本人在扁陂村也承包了100亩坡地种甘蔗,要用事实说服老百姓。
收获季节到了,郭德法带领的先行队伍种植的甘蔗出人意料地喜获丰收。山坡种植甘蔗成功的消息就像长上翅膀似的,一传十,十传百,迅速在整个镇传开。第二年,老百姓纷纷开荒种蔗,有些甚至把承包出去的坡地也收回种蔗,一下子全镇甘蔗种植面积发展到4667公顷。
年底大伙一算账都乐开了怀:整个那思镇为糖厂提供原料蔗21万吨,产值450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增收800多元,不少农民摘掉了“贫困帽”。现在,甘蔗种植已成为那思镇的经济支柱。
甘蔗丰收之余,郭德法又犯了愁:由于公路不通,老百姓要肩挑背驮甘蔗几公里到镇上或公路边才能装车,有些司机还趁机敲诈蔗农。
郭德法想到了修路。他想方设法筹集到100多万元资金,终于把甘蔗主产区的扁陂、米子、塘底等村通往镇上的30多公里村级公路修通。群众种蔗的积极性更高了。
李搭基是扁陂村的库区移民,他不仅把自家的几亩坡地种上甘蔗,还承包了8公顷坡地种植甘蔗,一年的收入就有十几万元。说起郭德法,他满怀感激:“不是郭书记,恐怕我还摘不掉贫困帽呢!”
“不解决行路难,不配当干部”
1999年,郭德法从那思镇交流到灵山县沙坪镇任党委书记。沙坪镇是个少数民族边远乡镇,经济相对落后,甚至有些村还未通公路。特别是聚居着壮、瑶、苗等民族的古天村,进进出出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村里盛产的甘蔗、香蕉等农产品运不出去,百姓怨声载道。
第一次进古天村调研,郭德法坐着干部的摩托进去,颠簸的小路以及农产品运输的困难让他深有感触。回来后他立即召开会议,痛心疾首说:“不解决行路难,不配当干部。”为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郭德法多次到县、市找有关部门,争取到资金4万元,接着,他又发动干部群众集资。
修公路的消息不胫而走,群众奔走相告,纷纷投工投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男女老少都投入到公路的修建上。伏地虎生产队的李锡铸,听说公路要经过自己的竹林和果园,没等工作组动员,便主动将自家的竹林和10多棵果树砍掉。他说:“这条路盼了几十年了,自己吃点亏算不了什么。”
2001年初,古天村民终于迎来了公路开工的日子,全村村民情不自禁高呼“共产党万岁”。此后,郭德法比以前更忙碌了,三头两天他就要往工地跑,检查施工进度,落实施工内容。
郭德法的家在钦州市区,自从古天村公路开工后,郭德法忙得很少回家相聚。小孩生病了,郭德法只能打电话安慰安慰。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一条14公里长的村级泥沙路修好了,村里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毫不费力就运到镇上交易,村里搞运输的村民也多了起来。如今,走进古天村,一座座新楼房建在青山绿水间,60%以上的村民都住上了新房。
2002年,在郭德法的努力下,又修通了井冲、龙门、旺屋、那琅等40多公里的村级道路,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在沙坪镇逐步形成。
招商引资,强财政,富农民
一纸调令,郭德法又调往灵山县武利镇任党委书记。那时是2003年的5月。
武利镇是一个大镇,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相对较好。许多人都说这回郭书记可以轻松一下了。然而,6月的一场特大洪灾,给武利镇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百业待兴的局面。
在那场洪水中,方田埠村共有37户203人受灾,58间房屋倒塌,许多村民无家可归。洪水退后,郭德法踩着烂泥,上门看望灾民,为他们解决灾后生产生活困难,并设法筹集资金,专门划出一块地新建灾民新村,确保灾民有房住、有衣穿、不挨饿。已住上新建的84平方米砖房的村民叶自春,逢人便说:“感谢共产党!”根据武利镇的特点,郭德法确定了“重招商引资,强财政,富农民”思路,并担任招商领导小组组长,千方百计广纳八方客商。
从浙江来的曾老板从没想到会在武利镇投资办松脂厂。他说:“无论从位置、资源等方面看,在沿海及桂东南一带办厂都比在武利强,是郭书记的诚意让我选择了武利。”
2004年6月的一天,曾老板考察投资点路过武利镇,郭德法正在出差北海的路上。得知消息后,郭德法马上指示接待人员要千方百计把曾老板留住,并立刻掉转车头返回武利。
“投不投资不要紧,你们先看看武利再回去。”一连几天,郭德法陪着曾老板到处看看,热情介绍武利的交通、优惠政策等,曾老板最终选择了武利。
凭着热情和工作魄力,郭德法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成功引进了松香厂、纸箱厂、木瓜蛋白酶厂等12个项目,使全镇企业税收增加一倍,武利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也跃居灵山县的前三位。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