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80多万农村人口的广西横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但最近记者采访时发现,当地多家农副产品加工类、种养类企业均反映用工紧张,农业大县遇到了“民工荒”,当地劳动部门也表示想了很多办法,但短期内还是难以解决用工短缺难题。
横县万力隆皮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皮革制品为主的外向型企业,90%以上的产品销往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眼下企业最大的困难就是招工难,”公司总经理李道隆见到记者就说,“今年年初,我曾在县内跑了七八个乡,张贴了招工广告,举行了招聘会,但只招来3个人。”
李道隆说:“我们员工平均工资五六百元,最高的能拿到二千元以上,虽然比珠三角企业的工资低一些,但劳动强度不大,严格8小时工作制度,年底还按全年工资8%至10%的比例发放资金,各种劳保待遇都给,免费住宿,每个宿舍都有小厨房和电风扇,员工住宿免交水电费,每天还补助3块钱的伙食费。”但奇怪的是企业仍然找不到人来做工,这家企业最多的时候有560多名员工,随着一些员工陆续离开,如今只有400多人。
横县桂华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是广西规模最大的茧丝加工企业,有700多名员工。总经理卢受坤说:“职工平均月工资七八百元,在当地属中上等,但还是招不到人。其他一些地方不少企业是老板炒员工,但这里除了特别调皮捣蛋的,我舍不得炒一个员工,毕竟招不到人啊。”马岭镇莲新村农民廖修德承包了1500多亩土地搞种养,一年需要大量的农民工,但他表示:“一天25元的劳务费,都很难招到人。”
在门可罗雀的横县劳动力市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黄永健告诉记者:“这个市场已运行一年多了,总共投入了30多万元,还安装了带有触摸屏的用工查询系统和宽大的电子信息显示屏,但却很少有人光顾这里。”他说,今年县内两家效益不错的企业在很多地方张贴了用工信息,甚至到电视台做广告,但连一个报名的人都没有。
“民工荒”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利润和政府的税收。在万力隆皮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100多台被遮盖起来的缝纫机闲置在一边,蒙上了厚厚的灰尘。李道隆说:“如果再多招300人,企业产值就可达到1亿元,年上缴税收可增至500万元。”目前当地企业期盼政府能尽快帮助他们解决用工难问题,有的企业表示要到县外去招聘农民工。
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大县何以竟然遭遇“民工荒”?记者采访的多位企业主认为,总体上当地工资和福利待遇水平与“珠三角”地区相差不多,但农民工从心理上更愿意到广东打工,出现了肥水偏流外人田的现象,一位刚从广东回来的农民工说:“到广东打工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要趁着年轻多到外面闯闯。”据了解,目前横县每年有大约20万农民赴东部沿海地区打工。也有基层干部认为,当地部分用工单位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也是招工困难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横县县域经济逐渐壮大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大因素。横县许多农产品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占有一定优势,种养、农副产品加工用工需求量很大,大量农民无需外出打工,在本地务农就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如横县是全国最大的茉莉花茶产地,桑蚕、磨菇、甜玉米等农作物产量规模在全国也排名前列,当地许多农民依靠务农就住上了楼房。在云表镇,9万多农民仅靠种冬季磨菇一项人均年增收1000元,再加上种桑养蚕等创收渠道,每户一年收入两三万元不在话下。此间“三农”问题专家认为,西部农业大县遭遇“民工荒”现象折射出当前我国农村快速转型的前进脚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流动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盲动变为自觉行动;市场经济成功地引领农民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广大农民无需离土离乡也能“土里刨金”;部分地方用工劳资关系开始由“需方市场”向“供方市场”转变,以往那种无视劳动方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的企业越来越没有市场了。许多企业主已意识到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善待农民工。(完)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