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7月29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东兰县近年来引入民营资本,通过在体制上的“脱胎换骨”,从根本上优化全县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使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激增。截至6月30日,全县财政收入实现3728万元,同比增长17.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15.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02元,同比增长18.8%。

  由于市场的变化,该县12家国有工业企业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县委县政府果断地作出全面推进国有工业企业改革的重大决策,把东兰制药厂、压力锅厂、机械厂、酒厂、包装材料厂、果品厂、毛巾厂、复合肥厂等8家企业关闭破产。用活国家金融政策,由县财政出资2035万元,先后处置了制药厂、压力锅厂等10家企业在银行的债务1.03亿元,赎回这些企业用于贷款抵押的土地证和房产证。通过处理停产企业的土地和厂房,该县不仅为处置企业有效土地存量资产,筹集分流安置职工创造了有利条件,还有效地解决了该县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土地资源有限的“瓶颈”问题,全县实现招商用地14.3万平方米。

  国有企业破产停产后,大量厂房、土地闲置,该县充分运用市场规律运作,使闲置资本保值增值。原县机械厂厂区土地6042平方米整体开辟为商品住宅小区,挂牌价为600万元,实际成交总额为761万元,成交总额比挂牌价高出161万元;原东兰制药厂部分厂区土地共5356平方米,挂牌出让开辟为生活小区,挂牌价为782.2万元,实际成交总额比挂牌价高出122万元。今年1-6月,东兰县共实施招商项目12个,其中新签约开工项目6个。

  国有工业企业以往大都依赖政府信贷投入,由于旧体制的弊端,该县12家国有工业企业几乎全部停产,企业负债总额近2亿元。东兰县的决策者积极搭建启动民间资本的平台,采取股份制改造、出售转让、兼并联合和破产重组等方式,为民营经济发展培植“沃土”。一批民营股份制企业进入东兰,例如恒源利置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000万元,用于开发东兰“铜鼓苑”房地产;安徽华泰集团投资9000万元,兴建东兰板栗食品公司;浙江花神丝绸集团投资4000万元,兴建东兰缫丝厂。该县还把“科技兴企”作为提升民营企业素质的主要举措来抓,积极与大中专院校“联姻”,聘请专家、教授或能人担任技术顾问。目前,广州中山大学投资1800万元,与东兰合作研发药材GAP项目。(陈志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