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13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李宇宁 黄汉平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0、20、30;32、21、3”;“1、2、3;46、6、2”。

  这看似平常的两组数字,扶绥县委书记刘有明解释起来却有着深刻的意义。从1950年算起,1982年扶绥县生产总值突破10亿元共花了32年时间;2003年突破20亿元,花了21年;预计最迟到2006年可突破30亿元,仅花3年时间。财政收入也是如此,1996年突破1亿元,花了46年时间,2002年突破2亿元,花了6年;2004年突破3亿元仅用2年。

  扶绥县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加快,而且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开放扩大,后劲增强。为此,该县强化了三个科学发展理念:以工业为主体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以城镇为依托谋划城乡经济互动发展;以开放为先导实现多种生产要素聚集发展。正是在这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如大船扬帆快速前行。

  培育壮大工业支柱产业,探索一条特色竞争的工业化道路

  8月上旬,记者来到扶绥县新宁镇长沙村海螺水泥项目建设工地,现代化的生产线宏伟壮观。3座高110米的预热器,就像3座巨型铁塔高高矗立;3条直径4.8米长72米的窑胴体,如3条巨龙一字排开;8座相当于室内足球场大的圆形堆场错落有致;2.5公里长的石料皮带运输长廊就像一道彩虹跨过左江。

  该项目是安徽海螺集团在我区投资兴建的最大水泥与熟料生产基地,采用先进的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和全自动化控制以及一流的环保技术,项目计划总投资15亿元,其中一期工程投资7亿元,第一条生产线主体工程于2004年4月动工建设,于今年8月即将建成投产,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亿元,年税收5000万元。一个企业年创税收5000万元,就相当于全县一年的农业特产税。而海螺水泥项目全部投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超15亿元,实现年税收超1亿元。

  近年来,该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办了广能电力、东正木业、海螺水泥、客兰锰业等企业,使特色资源型工业产业不断壮大。同时,引导泰国东亚集团、海南洋浦南华集团、广东益力集团、广西剑麻集团等企业,努力发展生态循环经济,目前已初步形成和正在开发甘蔗-蔗叶饲料-蔗糖-造纸-酒精-味精-复合肥,剑麻-麻绳麻布-剑麻地毯-医药皂素的产业链条,以形成蔗糖、剑麻等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资源型工业和产业集群的建设,提升了该县工业的规模和质量。到2004年,该县工业总值完成7.45亿元,同比增长21.2%。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02年的51∶19∶30转变为2004年的50∶29∶21。二次产业的比重两年时间提高10个百分点。

  工业快速发展,还体现在增加就业上。海螺水泥项目投产可为当地直接提供300个工作岗位,间接产生1000个以上就业岗位。据了解,该县新上工业项目每年可新增2000个以上就业岗位。而在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农民人均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同比增幅达47%。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探索富民强县,工农结合的产业化路子

  在该县山圩剑麻工业园,5幢新厂房排列有序,厂房内机声隆隆,具有国内先进生产水平的理麻机、纺纱机、剪毛机等正在紧张地生产。这是一个以生产剑麻制品为主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一期工程投资4500万元,2003年正式投产,年生产能力1.5万吨,产值1亿元;二期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工业园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达到年产剑麻制品3万吨,预计年产值2.68亿元,利润3200多万元。而在该县福园剑麻股份有限公司建设工地,记者看到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当中。据悉,该项目总投资2.06亿元,其中建设投资1.6亿元,剑麻种植4000万元。项目达产后,年产剑麻纤维及制品3万吨,年销售收入2.83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以上两个剑麻加工企业,可以带动该县群众种植剑麻1万公顷以上,农民年收入可达2亿多元。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该县找准推进工业化与农业产业化的结合点,实现财政收入与农民收入同步增长的成功实践。该县做强做大蔗糖加工产业,带动全县种植甘蔗4.4万公顷,2003/2004年榨季,县内两家糖厂兑付蔗农蔗款6亿元,全县33万农业人口人均此项收入达1800元。还有林化产业,该县引资8000万元建成年产10万立方米木制品的东正木业公司,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政策,鼓励群众种植速生林,目前全县速生林面积达1.73万公顷。工农互动,强县富民在该县得到生动的体现。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探索依托城镇,城乡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众多工业项目的开工兴建和竣工投产,离不开该县落实以开放为先导实现多种生产要素聚集发展的理念,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工作,借助外力以激活内力。2004年,全县新签约引进超5000万元合同项目33个,投资总额36.22亿元;新开工项目116个,其中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29个,计划投资总额17.75亿元。

  县城商业步行街的建成就是该县招商引来的城建项目之一。漫步步行街,繁华都市气息扑面而来。据悉,步行街项目是该县引进柳州金绿荫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一期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占地23.5亩,建成商住楼61间,已经全部售出,于2003年12月投入使用。二期工程计划总投资6000万元,于2004年7月动工,计划建成公寓式套房94套,目前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工程进入装修阶段,套房也已全部售完,连排式商住楼已销售50%,工程预计今年10月前可投入使用。

  该县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以城镇为依托谋划城乡互动发展。该县从优先发展县城、扩大县城规模入手,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县城建设。去年,该县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修编,投资70万元开展县城新城区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南友高速公路出口至县城的60米入城大道、商业步行街二期工程、县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电网改造工程建设等项目完成投资9000多万元。

  中东商贸城、渠黎新城、东门商住小区建设稳步推进。同时,该县出台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移和集聚提供优惠政策。据了解,实施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以来,该县农民进城投资置业增加5264人,新增个体工商户2126户。目前,全县城镇登记的常住人口达到11.83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36%。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