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27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昭平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和提高治理技术,不断加大工业“三废”的治理力度,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又使企业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昭平县工业废水以造纸和锅炉废水为主;工业废气以锅炉燃煤废气为主;产生固废85%为煤灰和煤渣。该县要求各企业在进行污染治理整改前,必须先制定“三废”治理方案,报经环保部门批复后方可正式投入施工,使企业治理力求做到尽量减少投资。县造纸厂(和兴纸业)是废水、废气的污染大户,在达标治理过程中,拆除了三台老化总容量18吨的锅炉,建设一台25蒸吨的新锅炉,烟气通过水膜除尘,除尘率达95%以上,锅炉废水排放由原来120吨/h减少到33吨/h。另外,县造纸厂还兴建了一整套的污染治理项目,完成了锅炉灰水沉淀池的扩建改造、煤灰沉降室、碱回收静电除尘器改造、各车间化学品回收设施等项目的建设,特别是碱回收工程运行正常后,大大减少了黑液和碱液的排放。今年投资200万元的中段废水治理项目已开工建设,自治区安排的 环保治理补助资金100万元已经到位。松林水泥有限公司和洪嘉木业有限公司分别投入8万多元,建成了立窑粉尘湿式喷淋治理系统和制板车间木尘回收布袋处理系统,基本解决了两个企业多年来的粉尘污染问题。 
    经过治理和整顿,该县造纸厂生产用碱由原来的1700元/吨降低到500元/吨,每年可增加碱产量500吨以上,减少成本400多万元;松林水泥有限公司每年回收尘粉1200多吨,可增加收入20多万元;中纤板厂(洪嘉木业有限公司)每天排放相当于4立方米的木纤维,每年可增加经济效益20多万元;其他企业也从污染治理中尝到了甜头。(邱宗云 卢一佳)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