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09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谌贻照 梁丽娟 胡振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今年初开始,在柳城县城乡实施一项构筑党群“连心桥”工程,这项“民心工程”规定:全县10名以上处级党员干部、100名以上科级党员干部及1000名科级以下党员干部,各自帮扶1至2户贫困群众;三个层次的党员干部所帮扶的对象,年人均增收不少于200元、150元和100元。

8月28日,记者根据该县“十百千帮扶工程”联系簿里的记载,追踪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县委书记的“深山远亲”

8月29日,正值“双抢”时节,我们来到古砦仫佬族乡大岩洞屯采访,正好遇上韦国勤在地里打谷子。他满怀喜悦地告诉我们:“要不是有韦书记这样的联络员,我家的日子真不知怎么过。”被韦国勤称作联络员的就是柳城县委书记韦开翔。韦国勤一家4口,只靠种几亩田地勉强维持生活。于是,这户特殊人家上了县委书记的“帮扶联系簿”。今年初,韦开翔和有关部门领导翻山越岭来到韦国勤家,召开现场办公会,自己出资1000元给韦国勤购买耕牛,通过书记出钱、屯里出地、村里致富能人出技术,韦国勤开始扩种田地到10多亩,并发展水果种植,预计今年将增收5000元以上。

韦开翔还先后几次来到他家中,帮助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困难,联系其妻子到县城丝绸厂打工,每月工资500多元。

该县共有处级党员领导干部33人,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67人,带动了全县帮扶活动的开展。

患病老党员的“儿子”

“大妈,最近身体怎么样?”来人从袋中拿出水果补品,微笑着递到伍卓萍老人的手里。

“好着呢。”洛崖乡老人伍卓萍乐得直挥手。“好儿子,你怎么又给我带东西来了!”

这位被伍卓萍老人称作好儿子的人,就是原洛崖乡书记陈可盛。8月25日,已经调到县城工作的陈可盛又带着食品去看望伍卓萍老人。伍卓萍是位老党员,为党奉献了一生,晚年体弱多病,在家休养,精神上郁郁寡欢。

“不能让我们的老党员孤独过晚年!”陈可盛几次带着水果、药品等来到伍卓萍老人家中,和老人唠家常,逗老人开心。

老人可高兴了,逢人就说:“党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人。”

在柳城县,全县科级以上干部445人共结对帮扶老党员892人。

“哪个是党员,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柳城县马山乡八甲大岭屯,有一个普通农民梧承祖,他家5口人生活仅靠几亩地支撑着,年人均收入才250元左右,生活极其困难。为了家中3个孩子不失学,他四处借钱,终日愁眉不展。

马山乡干部韦志敏到大岭屯走访时,了解到梧承祖的情况,当即掏钱资助梧承祖子女读书。随后,韦志敏多次来到梧承祖家中,为他找出贫困原因,帮助他引进两头二元杂母猪和200羽鸡苗,筹建蝇蛆养殖基地,使梧承祖对未来又充满了希望。

马山乡组织党员干部主动与困难户结成“亲戚”。龙田村村民乔治德家生活困难,乡党委书记黄国超帮他联系到糯米滩钢厂工作,如今乔治德每个月都有800多元的收入;乡长黄志英主动与八甲村陈柳利“攀亲”,为他提供帮扶资金,还四处帮忙为其女儿治疗癫痫病寻医问药。

“哪个是党员,现在一眼就能看出来!”马山乡群众这种评价,是对该县帮扶活动的最大肯定。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