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9月26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田东县抓好各类技能培训工作,不断增强劳动者素质,提高就业率,确实把人力资源转变为人力资本,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到今年8月底,全县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达112694人,占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87%,今年上半年,全县劳务经济收入达2.25亿多元,劳务输出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田东县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全县总人口39.4万人,其中劳动力22.2万人,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2.9万人。田东县通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讲习网络、农民下山进城入谷就业培训中心、劳动服务就业指导中心、农技110服务中心、党员中心户、四级宣传文化中心、农业广播培训学校等平台,采取了长期培训或者短期培训、定单培训、农民教农民、打工者教打工者、专家现场培训、电教培训等方式,地毯式的对农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此外,该县还利用县职校资源,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农村学生实施“一生两证”培训。目前,田东县城已形成县、乡、村的三级培训制度。通过多形式的培训,绝大部分农村群众掌握一技之长,科技种养水平和务工技能有了很大提高。近两年来,田东县共举办培训班52期,县职校共培训结(毕)业学员2600人,每年获得职业教育培训“绿色”证书学生6500人。

涌现了廖雄燕、黄连稳、廖学久等一大批乡土人才,他们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头人,由于农民科技素质提高,去年该县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7%。

田东县人力资源快速地向人力资本转变。以前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特别是缺乏一技之长,外出打工,进厂就业都较为困难,通过培训提高素质后,出乡打工也容易找到单位,就业本领大大提高。陇接村位于作登瑶族乡北部大石山区,该村共有330户1442人,90%耕地均为石缝地,人均耕地不足0.6亩,年人均纯收入不足600元,温饱成为村民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从1996年起,在该村村主任黄继精的带领下和教导下,部分群众学会了快速编织法来到县城干起了建筑工和编猪笼的行当。现在村民编织猪笼人均日收入提高到30元左右,有的已在县城购买了地皮建起楼房。朔良镇农民文照明在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办了裁缝技术培训学校,常年对当地农民进行引导式培训和定单务工专项培训,学员经培训后全部被输送到南宁、广州、深圳等地服装厂工作。

1987年以来,文照明共培训劳务人员400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田东县形成了打工者带打工者、师傅带徒弟的滚动式培训的新形式,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今年40岁的作登瑶族农民黄天芳,1995年在政府的帮助下,离开了世代生存的山区来到县城,白天在他人的果园里打工,晚上到职业学校学习种植技术。掌握了一技之长之后,他承包了一片100多亩的芒果园,去年收入近2万元。(周章师 农大喜)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