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3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桂平市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施多项优惠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发展非公经济企业,有效地促进了全市非公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非公经济企业已发展到5600多家,占全市中小企业99.3%,年产值达40多亿元。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4家,100万至1亿元的企业70多家。今年1-9月份,全市非公经济企业总产值已达33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

  近年来,桂平市坚持把发展非公经济企业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十分注重在投资软硬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服务窗口的观念。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并坚持深入非公企业进行现场办公,为企业解决资金、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问题,切实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如为了扩大社坡机械厂的生产规模,市长黄志光带领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到玉柴总公司洽谈,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及时协调好转让桂平机械厂等问题,从而使社坡机械厂赢得了玉柴的技改项目,共投入5000万元成立了广西清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并于今年6月份正式投产。

  二是制定优惠政策措施。桂平市委、市政府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关于鼓励外商投资兴办企业的若干规定》和《关于引进投资项目奖励办法》,放宽经营领域支持非公经济企业发展。同时还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非公经济企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规定:凡是国家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允许非公经济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允许非公经济企业通过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组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鼓励非经济企业进入科技、农业产业化、城镇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大中型生产配套等领域;支持非公经济企业通过收购、租赁、参股等方式参与公有制企业改制和重组。这些措施,使得非公经济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并为农村剩余劳力转移造了一条新路子。仅2003年底至2005年初,全市就接纳了广东等地非公经济企业投资近2亿元,发展毛织企业400多家,年总产值达6个亿,提供就业岗位4万多个。

  此外,桂平市还努力完善各种有效机制,切实加强对非公经济企业的支持和激励。去年,该市出台了《关于对损害投资环境行为实行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等5个有关保护非公经济企业的文件,并对广西源安堂药业有限公司等10家非公经济企业实行第一批挂牌保护,加大对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和检查多等“三乱一多”的整治力度。同时,还建立了在发展非公经济企业中的贡献、项目、品牌、人才、投资等方面的激励机制,对在全市经济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和业主,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从而使他们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权益上有保障、政策上有扶持、经济上有实惠,有效地推动全市非公经济企业的发展。

                          (陈立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