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12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梁标文 莫怀炳 钟世萍 周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日,钟山县凤翔镇唐月村唐监贵等农民高兴地挑着白花花的蚕茧,按每公斤16元的保护价销售给镇蚕业发展协会,数着手中那一沓钞票,蚕农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是该县实施“支部+协会”的助农增收模式所带来的新气象。 
    近几年,该县由经济能人牵头的水果、蔬菜、桑蚕等41个农村经济协会应运而生。如何实施党对农村经济工作的有效领导,把党组织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该县党委在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勇于探索,推出了“支部+协会”的助农增收模式: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专业协会为载体,根据当地的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积极引导经济能人特别是村党支部成员参与创办各类农村经济协会,通过党支部抓协会,协会带农户,使农民得到实惠。协会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规律和农民群众所需,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解决会员技术、资金等困难。凤翔镇蚕茧协会去年4月成立了党支部,从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方面为其他会员服务,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提高了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截至今年春,该镇种桑面积达到3800多亩。目前,该县共有21个农村经济协会实施“支部+协会”的助农增收模式,其中党员会员数为1568名。
    该县“支部+协会”的助农增收模式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通过开展技术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销售等会务活动,建立连接农民与市场的重要通道,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以及自然灾害的能力。同古镇同古村党支部莫恃松、韦开章等党员牵头创办梅子加工生产协会,农民感到生产自主权得到尊重,权益有了可靠保障,纷纷要求加入协会,种植梅子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现已发展会员550人,种植梅子2700亩。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