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5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隆振葵 曾建勋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灵川县通过积极组织劳务转移,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截至10月15日,全县共有6.06万农村劳动力跳出“农门”淘金,占农村人口的1/5,占农村劳动力的1/3,1-9月全县劳务收入达3.27亿元。

灵川县有农业人口近30万,其中农村劳动力17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近年来,该县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一是县内就近转移消化。县委、县政府逐步统一规范了城乡就业制度和劳动力市场,要求县内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全部对农村劳动力开放,进城农民可与城镇居民平等竞争就业,不再向农民收取不合理费用。同时加快工业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目前全县工业企业总数达1750多家,餐馆服务业1000多家,吸纳农民工4.5万多人。二是开展劳务输出。

该县通过建立县、乡、村三级劳务输出信息网络和中介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有组织地引导农村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务工。仅今年1-9月,全县新输出劳动力就达7600多人。

县委、县政府还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较低的问题,建立健全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出台《灵川县2004年-2010年农民工培训实施方案》,以技能培训为重点,长、中、短相结合,实行定点、定向、定单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新机制,确立了农广校、职中、二技校、农机校四大培训基地。县政府从财政拨出20多万元专项经费,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的软硬件建设,整合教学资源,形成每年长、中、短期达6500多人次的培训能力,使一批批农民工通过培训后增强外出务工“淘金”的本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