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5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何立文 阿昌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青塘镇养殖户区明良眼里的节约型社会

何立文 阿昌

    “建设节约型社会,很必要,很及时,就是好!”面对我们的采访,钦北区青塘镇镇长卜业湖语气坚定地说。之后,又用事实证明了他的观点。原来,该镇丢荒的农田被华岭村农民区明良看中,带领群众承包挖塘养鱼,塘中养鸭,塘边养鸡。去年,1490多亩丢荒田产值收入达1730.81万元,平均亩产值达1616.16元。难怪卜镇长对节约感慨良多。

    区明良精明干练。每当他骑着摩托车从丢荒的田边走过,心里很不是滋味:现在农民手头有点钱,就不想干种田这个辛苦活了,也学着城里人无米到粮店买,无菜到市场买,生活潇洒起来,这是好事。但丢下土地不管,就太浪费了。联想到现在全国上下正在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区明良决定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我做起,以自己的行动影响村民。他经过一番市场调查和细细思量,便萌生了承包丢荒田挖塘养鱼的念头。当他找上门去说明来意时,一些农户笑他傻:这些瘦田杂草都难长,哪能再有什么用处,有钱不如拿去做大生意才好哩!好心人也在劝他:人们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丢荒田是农村普遍现象,你有“三头六臂”都包下搞养鱼?

    取笑也好,劝说也罢,区明良就是铁下了心,毫不动摇。他的行动得到青塘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镇长、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副镇长支持他,并协调做群众工作。区明良吃了定心丸,一下子就承包了50亩丢荒田,投资15万元,挖塘搞大水面养鱼。然而,老天爷好像要考验区明良的恒心,他放养的鱼死了个水面花白。这时,风言风语又吹进他耳朵:“丢进水里的本钱捞不回了,恐怕他连力气都节约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老区一直坚信这个道理。他去找水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又找有水产养殖经验的养殖户,虚心学艺。终于他养鱼取得成功。接着,他又承包养殖场边的40多亩荒地,养鸭养鸡,鸡鸭屎喂鱼,节省养鱼成本,降低市场风险,增加经济效益。他又如愿以偿。去年,出栏肉鸭82000羽,肉鸡15000羽,产鱼50000多公斤,总产值77.55万元,纯收入25万多元。

    成功后区明良在想:邻里如今还有大片丢荒田闲着躺在那里,要是能把群众发动起来,挖塘养鱼,既能脱贫致富,又能节约更多土地资源,不失为美事一桩,干!老区想到此,腿一拍,上门做群众说服工作去了。由于大部分人对养鱼养鸡养鸭是“门外汉”,又缺少资金,担心弄不成。老区干脆跟他们挑明:鱼苗、鸡苗、鸭苗、饲料、技术、销售,他都包了。群众吃了定心丸,挖塘养鱼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又有1400多亩丢荒地被承包利用上了。从此,老区既要顾自己的场又要顾别人的场,忙了这头忙那头,数月下来人瘦了一圈,可他没半句怨言。就这样,群众养殖也成功了。去年,老区扶植的农户养殖总产值达1626.26万元,获纯利522.84万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