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5日 来源:华南新闻 作者:庞革平 秦崇广 冯飞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走进广西著名侨乡容县,一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城乡居民安居乐业的图画映入眼前。几年来,容县先后获“自治区级文明县城”、“自治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南珠杯’优秀城市”、“自治区卫生城市”和“广西优秀旅游县”称号。用容县县委书记张福文、县长杨家庆的话说:“这是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结果。”
  环保节能 降耗增效
  容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真武阁、都峤山和贵妃园景区是全国4A级景区。为了实现经济与自然的和谐,该县在推进工业化中坚持“以人为本”,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县发展计划局、环保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时严格把关。
  2001年至今年9月底,全县新上项目342个,计划投资40.5亿元,绝大多数项目都是科技含量高、能耗小、有利环保、有市场、就业人数多的项目。如广西南方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黑芝麻糊”、“黑八珍”等产品是全国闻名的健康绿色食品,年销售收入数亿元。为了将“南方食品”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该公司投资4.2亿元在侨乡经济开发区新上一个占地面积达39.9公顷的广西黑五类食品基地。方特制药、晶辰电子、瑞众机械、高中密度板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已先后落户容县侨乡经济开发区。
  与此同时,他们还依法取缔关停了年产5000吨以下的造纸厂38家。对原有企业通过技改,实现环保节能降耗增效目标。容县万力造纸厂先后投入1750万元完善碱回收系统和建设废水废气循环利用系统,水耗大幅下降,黑液回收率达100%,碱回收率达90%以上。2004年,该厂获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促进委员会授予“国家环境标准绿色示范单位”称号。
  少占耕地 多上项目
  容县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做到既少占耕地,又多上项目。一是向闲置要地。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全县新上项目219个,其中利用闲置场地和房产兴办的149个,占全县新上项目的68.3%,盘活闲置土地196公顷,盘活闲置房产63.6万平方米。二是向空间要地。该县引导企业树立立体用地观,节约用地,轻工类企业厂房一般要求建设四层以上。三是向规划要地。容县侨乡经济开发区是经自治区清理后予以保留的41个园区之一。2003年,该县对县城未来20年的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将工业集中区部署在地处侨乡经济开发区的城南,并请广西工业设计院作了详细规划,面积为265公顷。据容县县长杨家庆介绍,至今年9月底,共有56家企业落户开发区,累计投资12.36亿元。今年落户开发区的11个项目,8个建标准厂房,面积达16.8万平方米,专门用于办厂经营或出租,实现了从粗放型用地到集约型用地的新突破。
  城乡协调 上下和谐
  为了实现城乡协调,上下和谐,该县在国企改革方面,探索了“一改三建”的模式,最大化地挖掘企业的价值和维护好职工利益。容县县委书记张福文说,一改就是企业改制,三建就是建新厂、建安居工程和建住宅小区。通过“一改三建”的形式,焕发企业的生机,解决下岗职工生产生活再安置问题。近年来,该县按以上模式先后完成了县造纸厂、县瓷厂、三宝公司、中环公司、医药公司、制动密封材料厂、县微拖厂等企业的改制工作。
  在农民增收方面,该县突出特色抓品牌,2004年,容县品牌农业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61.6%。目前,全县种植沙田柚9.2万亩、速丰林2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6.9%,为全国平均数4倍多。建立起1800万羽霞烟三黄鸡基地,农业企业发展到552家,通过示范基地和企业的带动和技术辐射,全县农村迅速出现大力发展高效种养业热潮,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今年1—9月,全县农民人均工资收入1112.8元,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9.5%。
  在推进城镇化方面,从2003年至今年9月,容县共投入23.4亿元搞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成了侨乡广场、绣江公园、城南客运站等重点市政工程;先后开发了绣都苑、锦绣江南等11个住宅小区,让城区整体功能和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小城镇和村庄集镇建设工作也开创了新局面。目前,该县城区面积11.2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25%。
  为了确保城乡协调发展,在打造“中小企业名城”的过程中,该县县、乡(镇)、村分别建起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和五保村,为孤寡老人、五保户提供良好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采取校舍统一规划,师资统一调配,城镇支援农村的办法推进城乡公平教育。至今年9月底,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近一半农户用上沼气,六成以上农户用上无害化卫生厕所,99%以上的农户饮上合乎卫生标准的自来水、井水或山泉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