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4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韦永格 孙凌梅 韦瑞华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本报讯 (记者 韦永格 通讯员 孙凌梅 韦瑞华)我市对虾养殖通过积极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加快产业化经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1至9月,全市对虾产量5911吨,同比增22.6%,产值达1.88亿元。

    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我市各级水产部门深刻认识到推广无公害养殖技术,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举措,于是不断加大推广力度。去年全市对虾养殖面积7.08万亩,新发展无公害对虾养殖就有2万亩。市淡水养殖公司从2002年初开始实施对虾无公害基地建设,通过运用水产高科技,生产名、特、优无公害水产品,今年按无公害标准生产的对虾产量预计达7万公斤。

    加快产业化经营。为促进对虾养殖朝着生产专业化,管理规范化,产品标准化方向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对虾产业,我市于去年成立虾业协会,该协会定期举行技术培训班以及交流成功、高产的经验,帮助对虾养殖户解决养殖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通过虾业协会组织,将一大批虾农组织起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推进对虾养殖产业化进程。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