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28日 来源:昭平在线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昭平县以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立足昭平实际,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构建“三区两带”发展战略。近日,昭平县又下发了《加快推进“三区两带”建设的决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步伐,促进了昭平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游客在黄姚古镇参观

    昭平县拥有丰富的林业、水电、旅游、矿产、种养等优势资源。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优势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利用,林产工业和水电业成为了昭平县的两大支柱产业,昭平茶和黄姚古镇旅游成为了昭平县两大特色品牌,昭平经济基本完成了“立足资源起步”阶段。在发展中如何制定适合昭平县发展的长远规划,昭平县领导充分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发展新的跨越,就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必须抢抓机遇,增创新优势,在依托优势资源,充分发展内源型经济的同时,跳出资源谋发展,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并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进行研究讨论,邀请专业人士、专家进行区域规划。

    今年年初,昭平县以经济区域学中的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优区位开发理论为依据,按照点轴式发展模式,提出了建设“三区两带”(昭城经济区、黄姚经济区、马江经济区及高速公路产业带、桂江旅游经济带)发展战略,同时通过举行“三区两带”发展论坛,采取征集“三区两带”发展活动论文和广泛来自各级、各阶层人士对昭平县构建“三区两带”发展县域经济思路的建议和意见,从不同角度论证昭平县构建“三区两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根据昭平县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人文习俗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具体情况,对“三区两带”的规划范围、区域功能和主导产业作了具体的发展定位。


美织织造制衣有限公司针织车间 

    为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促进“三区两带”建设健康快速发展,昭平县下发了《关于建立三大经济区和加快乡镇经济发展的决定》,成立了三个经济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加强对“三区两带”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各相关成员单位明确落实分管领导具体联系经济区工作,落实业务骨干,及时解决各经济区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了“三区两带”建设的快速发展。同时,围绕“培育一批亮点,树立一批典型,达造一批品牌”的目标,有意识地选择最具先发优势的区域、产业和项目,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科学开发。

    今年以来,在昭城经济区,美织织造制衣有限公司、三农食品有限公司、临江二级电站等企业纷纷竣工投入生产;投资5亿元的桂粤服装生产中心项目目前首期237亩厂区土地土石方工程完工并通过验收,“三通一平”已基本完成;总投资8000万元的县城新市场,已完成投资3153万元;投资2.03亿元的昭平至黄村二级公路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进入开工建设阶段。投资4.2亿元的下福电站已完成投资2.4亿元,枢纽第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二期工程的大江已成功截流,预计第一台机组10月底可发电投产。在黄姚经济区,桂梧高速公路昭平段完成投资3.8亿元;总投资3.92亿元的黄姚古镇景区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已完成古镇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及三区(综合服务管理区、农事活动区、宜园休区)施工图设计,准备进入景区大规模施工阶段,景区工程已投入建设资金1600万元,目前古镇景区主要建筑物已维修一新;投资1500万的皇竹石场,投资3000万的大湾石场和投资3000万的2号石场,都已经投产;巩桥新城区、樟木林农贸市场和潮江工业区开发正在有序进行当中。在马江经济区,投资5.4亿元的金牛坪电站已完成投资8670万元,林板一体化完成投资3500万元。同时,昭平县还聘请了广西旅游规划设计院为昭平县的设计了《广西昭平桂江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力争把昭平县建设成粤港澳向西延伸的生态后花园和桂东及广东相临地区生态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红石峡生态漂流项目,已投入12万元完成《红石峡生态漂流详细规划》编制。


金牛坪水电站右岸主体工程建设工地全貌 

    目前,昭城经济区的农副产品加工、旅游产品开发,马江经济区的林产工业和桂江经济带的水电业、旅游业、茶业等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三个经济区的中心城镇正逐步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大大促进了昭平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今年1至9月份,昭平县完成生产总值(GDP)14.5亿元,同比增长15.83%。实现工业总产值7.92亿元,增长20.1%,完成工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16.98%。(陈文珍 韦肇飞 李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