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南宁市农业局、横县人民政府在横县共同举行人工放流鱼类活动。20万尾赤眼鳟从横县市民、学生手中欢快地回到了它们祖辈的世居地——郁江。由于放生地选择在“横县鱼生”故乡,放生活动引来许多人的关注。
要吃“鱼生”先要放鱼生
“横县鱼生”是横县的特色佳肴,这次放流的赤眼鳟亦是做“鱼生”的原料之一。据渔政人员介绍,赤眼鳟是属于半洄游性鱼类,它的卵处于悬浮状态,随河水漂到下游去孵化,因此必须在水流湍急处产卵。
“西津大坝改变了鱼的产卵环境。”水产专家林岗指着不远处的西津水电站说,随着郁江的环境变化,这种土生土长的郁江鱼正在逐渐减少。他认为,西津大坝阻隔了鱼类洄游通道,而且库区水流平缓,水位升高,淹没了鱼类自然产卵场,加上时有发生的滥捕滥捞现象,使得库区鱼类资源日趋枯竭。“
这次放流是为了保护物种,恢复生态环境。”林岗幽默地说:“要不然,我们的子孙后代就吃不到这种鱼的鱼生了。”
100尾“袖章鱼”供研究
在放流现场,渔政人员用布捧起一尾尾赤眼鳟,小心地在鱼鳍上系上一枚粉红色的小卡片,然后再把鱼送入江中。
“这叫标志放流。”渔政人员解释,卡片上一面写着“渔政”二字,另一面标有号码,为的是日后捕捞上来做研究。这次戴上“红袖章”的鱼共有100尾,它们可以反映鱼群的生长情况、活动行踪、存活率和繁殖情况,对于制定渔业生产计划非常有用。因此,有幸捕捞到“袖章鱼”的渔民,可要赶快把它们送到当地渔政部门。
放流后不能“大撒网”
随着鱼苗游入母亲河,渔政部门也同时启动了打击非法捕捞行动。在放流之后,沿江将不能使用大捞网捕鱼,禁渔期将持续一个月以上。
渔政人员介绍,对江河鱼类威胁比较大的是电鱼、毒鱼、炸鱼等非法捕捞活动,以及过量捕捞和工业污染。另外,放流活动也受到人工繁育技术的限制。林岗说,洄游性鱼类占到广西江河鱼类品种的1/3以上,但要掌握它们的繁育技术十分困难。如赤眼鳟的人工繁育技术经历了3年时间才有突破。近年来,鱼类品种、天然鱼类捕捞量逐年下降,有的品种已经不复存在。因此,保护鱼类资源不仅要举行放流活动,还要更着力于爱护自然环境,合理捕捞。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平乐县深化食品出口监管 专项培训为企业发展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食品出口监管的号召,进一步推进平乐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尾款项目工作,8月1日,平乐县企业食品出口管理专项培训班成功举办。此次培训在平乐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圆满举行,吸引了平乐县金土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平乐县大新山生态农业有 【详细】
金秀县长垌乡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为全面做好农家书屋“建起来、管起来、用起来”工作,提升农家书屋在暑期的运行效果,充分发挥农家书屋阵地作用,7月24日,金秀瑶族自治县长垌乡在平孟村农家书屋开展农家书屋主题示范暨“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过暑假”活动。 【详细】
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 ——右江区情景党课鼓舞人心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百色起义95周年,黄文秀同志牺牲五周年,“七一”当天,广西百色市右江区以“传承优秀品质”主线,围绕“党员一线建新功”内容,在大码头开展“右江潮先锋·榜样话担当”主题党课活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