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3日 来源: 钦州日报 作者:温东 蒙瑞达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这些天,灵山县丰塘镇石陂村的谢老伯显得特别高兴,远在佛山打工的大儿子寄回来了5000元钱,让他在年前把家里去年就砌过了门楼的房子盖好。谢老伯炫耀地说:“大儿子在佛山的陶瓷厂打工,月工资能领到1500元,这回可帮了家里大忙了。”

    据了解,像谢老伯家大儿子这样到外面打工挣钱补贴家用的外出务工青年,在灵山县20个领导联系的贫困村还有3000多人。今年以来,灵山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帮助领导联系贫困村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性任务,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来抓,通过开办“适销对路”的培训班,并对外出务工的贫困村农民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使劳务输出成为该县领导联系贫困村群众增收的新亮点。据初步估计,仅劳务输出一项,领导联系的贫困村今年人均收入将增加120元以上。

“适销对路”培训

    灵山县在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为了切实提高贫困村劳动力整体素质,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的就业率和在外打工的收入水平,灵山县还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充分发挥县职校、农村科技培训学校、就业培训中心以及各镇、村党校的阵地作用,对贫困村剩余劳动力进行“适销对路”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在文化知识、劳动技能、维权常识等方面的素质。一是利用县职校等专业学校开展学制教育,对贫困村学生就读该校的实行政策优惠,培训现代技工人才,毕业后安排到用工企业就业;二是利用就业培训中心、农村党员科技培训学校,由县基层办、扶贫办组织,开展中短期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后采取劳务输出和就地转移的方式进行就业;三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输出前的劳动法规、务工常识等知识培训,增强务工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他们适应就业环境的能力;四是利用各镇、村党校,由县联谊单位与镇、村联合,对从事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普通劳务人员进行即时岗位培训;五是加大“学技术、外出务工增加收入”的宣传力度,调动广大贫困村农民学知识、学技术、走出深山求致富的主观能动性。

    今年以来,该县共为领导联系的贫困村群众举办各类劳务输出培训班50期,培训贫困农民3500多人,培训后就业率达95%以上。

全程跟踪服务

    以前,群众外出务工经常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不好找人也不知去哪找人解决。灵山县针对这种情况,要求各联谊单位和驻村联络组在开展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中,在将贫困村剩余劳动力“送出去”的同时,党和政府的关怀也及时“跟出去”,不仅安排专车把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送到用工企业,还利用电话、网络等手段全程跟踪服务,必要时派人出去帮助务工人员协调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定期不定期地对输出劳务人员进行跟踪回访,掌握务工动态,及时了解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提供必要的帮助,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快乐致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