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23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王湖录 通讯员 官锡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钦北区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积极加大农村种养科技知识普及力度,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协会的作用,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6.1亿元,同比增长1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239元,同比增长13%。

    为了实现年初确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钦北区在认真贯砌中央1号文件精神,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一改过去那种以政府要求为主的开发、调整模式,在开发、调整过程中注重发挥政府协调、服务的作用。

    该区抓好科技下乡工作,加大科普培训力度。该区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科技等部门积极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组成科技下乡服务队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种养。今年以来,全区共举办各类种养实用技术培训班70多期,接受培训群众1.5万人(次);举办科普讲座30次,听众达1.8万人(次);出版科普板报、墙报60多期,放科教片20场,观众达1.3万人(次);发放科技资料近10万份。科普培训使该区80%以上的农户都成为科技“明白人”,这对发展农村经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小董镇通过以农村干部培训基地为阵地,认真抓好果园鸡养殖技术培训,使一批农民学会了果园鸡养殖的“绝招”。目前,该镇有果园鸡养殖户1000多户,1-10月全镇出栏肉鸡530多万羽,存栏250万羽。另一方面,该区发挥农村协会的作用,让其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大显身手。目前,钦北区共有各类种养协会200多个。为了发挥好这些协会的作用,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因势利导,在给予资金和技术扶持的同时,积极引导他们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新、特、优农作物。如大寺镇自成立有那桑香蕉种植贩运公司、那葛中草药种植协会、猪苗培育协会等10多个协会以来,不断引导农民调整种养结构和品种,以此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已吸引2200多农户加入到各个种养协会。今年以来,该镇根据市场需求,以“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引导农民发展优质蚕桑种植6000多亩、中草药种植2500多亩以及香蕉生产6000多亩,为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注入了巨大的动力和生机。仅那桑村就种植有优质香蕉3000多亩,现在是香蕉收成旺季,各路客商纷纷前来收购香蕉,预计今年香蕉生产量达30000多吨,仅香蕉生产一项,该村农民年人均可增收120多元,成为远近有名的种蕉致富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