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03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谭湖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河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都安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暨河池第七届铜鼓山歌艺术节新闻发布会
 
  [大公报记者谭湖报道]都安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暨河池第七届铜鼓山歌艺术节将于12月15日至18日在都安县隆重举行,这是记者从河池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潘琦出席新闻发布会并讲话。潘琦说,今年广西文化艺术发展呈现出大好形势,河池铜鼓山歌艺术节作为广西为数不多的持续举办的活动之一,追求突破,不断创新。今年的艺术节与都安县庆同期举办,将会突出四个特点,一是与时代巧妙结合,艺术节是在全国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和谐社会,全区建设“四个广西”的背景下在都安举办的,紧紧抓住了 “人与自然和谐生存”的主题,体现了“都安”即大家平安的时代意义;二是艺术节融入了都安50大庆的氛围,展示瑶乡人民的风采,反映瑶乡山寨、山区的变化。“瑶族品牌”的打造,将推动瑶族的发展和扩大瑶族的国际影响力;四是艺术节有着连续六届成功举办的经验,为了能让今年的艺术节取得新的突破,编导人员花了很多心思,开幕式的几个章节布局合理,充分反映了瑶族人民的追求和展示了美好的明天;四是舞台艺术、广场文化、商业活动的联动举办使艺术节和县节活动结合得非常完美。本届艺术节将对宣传河池、宣传都安起到推动作用,对都安的城镇建设起到带动作用。
    梁胜利说,河池市是名扬四海的"世界铜鼓之乡",全世界现存传世铜鼓2400多面,河池就保存了1400多面,国家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试点项目广西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保护项目已落户河池。

    河池又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的故乡,歌谣文化源远流长、丰富独特,具有代表性的宜州下枧河流域刘三姐歌谣文化生态保护区,已列入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一批试点项目。

    得天独厚的红水河铜鼓文化和名扬四海的刘三姐歌谣文化,培育了河池古朴的民风民情,塑造了河池人民勤劳善良、诚信重情、能歌善舞的民族性格。

    梁胜利说,河池市举办铜鼓山歌艺术节,就是为了挖掘传统优秀民族艺术,与时俱进,发展先进文化,把无形的独特的优势资源与矿产、水能、农产品、旅游等有形资源结合起来,彰显浓郁民族艺术风情和良好社会风尚,塑造河池新形象,提高河池知名度,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记者同时了解到,经国务院批准,都安瑶族自治县于1955年12月15日成立,至今已经历50年辉煌路程。都安决定于2005年12月14日至16日举行一系列庆典活动,讴歌党的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展示都安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伟大成就和各族人民的风采。

    都安位居广西中部偏西,河池市南部,是全国典型的大石山区县和人口最多的瑶族自治县,幅员面积4095平方公里,其中石山面积占89%,素有"石山王国"和"千山万弄"之称。全县有19个乡镇248个村(社区),聚居着瑶、壮、苗、毛南、仫佬等12个民族,总人口61.46万人,其中瑶族人口占22%。

    据中共都安瑶族自治县委书记黄瀚影介绍,都安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民俗民风淳朴,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国布努瑶族创世祖先密洛陀的故乡。瑶族人民勤劳善良,热情好客,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熔布努瑶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寓言于一炉的密洛陀民族风情,多姿多彩;敲铜鼓、打扁担、唱山歌等民俗文化源远流长,令人神往。

    黄瀚影说,都安瑶族自治县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县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弘扬"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创业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工业经济从无到有,初步形成了农用机械制造、建筑机械制造、竹藤草芒编织、葡萄酒生产、书画纸生产等特色产业,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之乡"、"中国野生山葡萄红酒基地",竹藤草芒编织工艺品、野生山葡萄酒、书画纸等名特优产品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国家。

    据统计,2004年,都安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3.77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2006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1倍、3.9倍、3.7倍;2005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6.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9.09亿元,财政收入1.42亿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1.5倍、4.1倍、4.6倍。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