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30日 来源:南宁日报 作者:广西县域经济网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最近,锣圩镇淝阳村的经纪人潘全德、潘洵河收购十多车红橙销往南宁,果农潘运河卖一农用车的红橙收入4000多元;虽然还没到大批收获季节,但已有区内外客商闻风而至,联系大宗订货……武鸣县品牌产品——淝阳红橙很快就将大规模收获。届时,以淝阳村为中心联片种植的一万多亩、大约3000万公斤的红橙远销他乡。

    近年来,武鸣县委、县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以科学的方式改进传统农产品,极力打造和培育品牌农业商品,并打通流通渠道,通过大量外销农产品,为农民增收奔小康闯出一条新路。

一村一品  打造特色


    为了使农产品能够经得起市场风浪,武鸣县委、县政府理清工作思路,以市场为导向,引导农民对农业结构和传统产业进行调整、改造,实施“一村一品”的战略决策,改变以往“跟风走,学着干,结果什么都被动”的局面,实现从“老大粗型”向“智慧型”农民转变,从“跟着干”向“自主干”理念转变;同时,通过建立绿色环保农产品基地,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品牌,按照市场运作规则注册品牌商标,确保品牌保值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锣圩镇淝阳村种植柑橙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淝阳红橙”在客商中有很好的口碑。2003年以后,该村乘势而上,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大做强红橙经济,注册了“淝阳红橙”商标,保护果农利益,使红橙价格稳中有升,带动种植产业不断发展。去年,单淝阳村种植面积达4000亩,总产值1000万公斤,人均种果收入4000多元。今年,全村红橙进入盛产期,预计总产量可达1350万公斤。

    府城镇渌龙村生产的地方土特产品甜竹笋干成功注册“石牛”商标后,“石牛”牌笋干远销北京、武汉等地,价格也由原来精包装40元/公斤提高到130元/公斤,且供不应求。

    渌龙村的竹笋也越种越多,由原来的4000亩扩大到15000亩。双桥镇下渌村200户798人,种植良种龙眼1500亩,由于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连年增产增收,其中最高年产人均龙眼收入达4000多元。

    此外,“两江酸辣椒”在周边县闻名,“葛阳香蕉”、“林渌西红柿”、“那琅密本南瓜”销往全国各地等,全县220个行政村(社区)借农产品的畅销而扬名。

建流通网  以节促销


    在引导农民种植的同时,武鸣县有关部门也积极调查、分析各地农产品需求信息和市场需求,下大力气抓好流通这一环节,建立健全流通协会,积极做好农产品的信息、中介流通服务工作,并通过各种宣传和沟通方式增加销路,使它们真正成为不愁嫁的“皇帝女”。

    1999年,武鸣县在全区率先成立县政府流通办公室,并组织成立了有5000多名流通能人参与的流通协会,负责做好龙眼等农副产品的销售流通服务。在各个乡镇,16支流通服务队伍一方面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联系各地客商前来收购,另一方面收集市场需求信息,向农民传达生产信号。在县外各大城市也有2000多人常年活跃在乡村和农贸市场之间,做好流通服务。

    为了能把更多的品牌农产品打响,吸引更多的外地客商前来收购,武鸣还利用“三月三”歌圩及其他各种贸易洽谈会、评比会,向各地客商展示优良的农产品,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规模发展  抢占市场


    今年,武鸣大力发展秋冬菜基地,以28万亩冬菜为目标大力发展冬菜种植,该县建立了双桥平稳平陆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5000亩,双桥、锣圩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5000亩、免耕马铃薯示范基地1000亩、宁武毛节瓜高产示范基地5000亩等。

    2000年被农业部定为“菜篮子”工程定点市场的武鸣标营果蔬批发市场,占地3.3公顷,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是全县面积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好的农贸市场,其农副产品辐射至贵州、云南、四川、广东、山西等省份,日人流量最多达三万多人次,往来车辆一万多辆次,年成交额上亿元。这个农贸市场一年四季精彩不断,春季有运往北方地区的冬种蔬菜,夏季有武鸣盛产的亚热带水果,秋冬季也有其他时令蔬菜、水果。

    据武鸣县流通部门统计,今年1至11月份,全县水果类农产品销往武汉、郑州、广东、福建、上海、长沙等地的产量达20.615万吨,总产值4.2793亿元;输往黑龙江、上海、南京、长沙、武汉以及区内各大城市的瓜菜类农产品如辣椒、马铃薯、黑皮冬瓜、西红柿等就有39.52万吨;家畜、家禽、水产品等农业产品销往云南、贵州、广州、海南等十多个省市。

    据悉,今年1至9月,武鸣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539元,同比增长16.56%,其中农民通过外销所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40%以上。

    南宁日报见习记者 黄国慧  通讯员 何忆玲 李根杰 /文  尹宗浩 /图

 


 
淝阳村村民包装红橙外销


点  睛

打造农产品生产流通“航母”  

    武鸣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产品的销路不仅关系到全县经济全面、健康、稳定发展,更关系到农民增收奔小康。面对风云变幻的农业市场,县委、县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市场为风向标,引导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上突出特色,突出规模,打出品牌,打造农产品生产流通“航母”,使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高,在扩大对外销售量的同时,收入更多的财富,撑满武鸣县农民的腰包。

    今后,武鸣县将根据县域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保证粮食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探寻更多、更好的发展之路。

                     (武鸣县委书记  苏绍荣)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