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07日 来源:新桂网-广西日报 作者:黄建文 秦崇广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容县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探索出“一改三建”(即企业改制,建新厂、建安居工程和建住宅小区)新模式,既最大限度地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焕发企业生机,又解决了下岗职工生产生活再安置问题,维护了广大职工利益。通过企业改制,该县盘活处置企业资产8000万元,处置化解债务3000多万元,新注入企业资金8500多万元,1360名国有企业职工置换了身份,70%以上到新企业上班。今年1—11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5亿元,销售收入10.0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7%和52.63%。

  近年来,容县国有企业大多数陷入困境。为了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容县县委、县政府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职工利益。要求企业不管采取哪种形式进行改制,要千方百计重组或兴办一个以上大于原来企业规模、科技含量较高、市场前景好、就业人数较多的企业,新办企业必须优先安置原来企业职工就业。同时,对已经置换身份的原企业职工,必须按政策法规兑现经济补偿。对地处城区,污染比较严重,需搬迁的企业,政府无偿或低价提供土地给原企业职工通过集资形式建经济适用房,对原企业建设用地则通过招商引资,公开拍卖进行房地产开发,建住宅小区。原容县微型拖拉机厂改制,该县把它公开拍卖给温州民营企业家张正兴。张正兴共投入8500万元,将原厂搬迁到容县南郊新建广西玉林瑞众机械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万多台微型拖拉机生产能力的生产线外,还为玉柴提供零配件,生产包括农机、汽车配件、电子仪表及标准件等产品。原厂258名职工有近200人被瑞众公司优先招聘为工人。其次,原容县微拖厂给原厂职工按政策规定足额发给工龄补贴、生活和住房安置费以及搬迁补助等经济补偿。县政府在城区范围内无偿提供土地给原厂职工集资建套间住宅楼。目前,第一批4幢共118套住房已完成过半工程。

  同时,该县将原厂旧址搞房地产开发,建高品位住宅小区。原容县微拖厂一位姓罗的工人说:“企业改制后,我们不但个个领到经济补偿,而且可以优先到新厂上班,工资也比过去高,还能够住上500元一平方米的套间宿舍楼,我们感到满意。”截至今年11月底,容县已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的企业11家,所有改制企业普遍按照“一改三建”的模式进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