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09日 来源: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新华网广西频道12月8日电(记者刘伟 邓苏勇)广西象州县把灾后重建看作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机遇,按照“起点高、规划好、村貌新”的灾区重建思路,积极开展水毁民房重建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计到今年12月底,全县5289户全倒户可以全部入住新房,21个受灾村将成为新农村。

    今年6月21日,象州县发生了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县11个乡镇全部受灾,受灾人口18.7万人,有1.2万户群众5.2万间房屋被洪水冲毁,其中全倒户5289户。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灾害,象州县委、县政府一方面掀起灾后复耕、复种、复养生产高潮,一方面开展水毁民房重建工作。“灾后重建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根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象州县委书记王革冰说,“我们的目标是,洪水冲倒的是泥房,建起来的是砖房;冲毁是旧村,立起来的是新农村。”

    象州县对全倒户达20户以上的重灾村统一规划建设新村,进行美化、硬化、净化、亮化、绿化,通路、通水、通电、通讯、通闭路电视。各级政府对房屋全倒户平均补助5000元,同时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每户5000元至3万元的建房贷款。截至11月底,象州县全倒户建房竣工4937户,竣工率93.3%,入住4601户,入住率87%。

    记者近日来到中平镇大淮村,只见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拔地而起,新房里建有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实现人畜分开;村内建有下水道、垃圾池,有公共绿地,有路灯;有功能齐备的科普活动中心、有文化活动场所。

    而在5个月前,大淮村却是满目残垣断壁的景象。“6·21”特大洪灾使这个村损失惨重,40户、121人无家可归。 

    大淮村是象州县桑蚕标准化生产示范区之一。多年来,这个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于种桑养蚕。房子倒了,但支柱产业不能倒。象州县委、县政府及农技部门安置好灾民后,立即推广大棚养蚕技术,解决灾后桑蚕业生产条件。

    由于生产恢复迅速,大淮村47户灾民很快筹到了建设新房的资金。当地政府对大淮村的水毁民房进行统一规划,高标准标准进行建设。目前,大淮村已初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雏形。

    把欢乐写在脸上,把感激刻在心中。农民丘春会对记者说,“我们之所以能砌新房,建新村,多亏有政府的关心、扶持。不仅帮助我们解决了建新房的钱,还帮我们规划、指导新村建设。”

    记者看到,百丈乡平安新村、罗秀镇菜厂村等灾民新村,都和大淮村一样,以大灾为机遇,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极大改变了面貌。一些灾区农民说:“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如回解放前;党政关心干劲大,几个月前进几十年。”(完)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