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5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十五”计划实施以来,昭平县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加快推进“三化两业”进程,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发展目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昭平县的国民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2005年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3亿元,年均增长8.8%;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5757元,年均增长8.4%;财政收入预计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5亿元;“十五”期间五年预计累计完成27亿元,年均增长56%。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2005年农业增加值预计达9.6亿元,年均增长3%。农产品结构和生产布局进一步优化,建成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的茶叶、水果、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2002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涌现出将军峰等带动力和辐射力较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5年全县工业预计增加值6.2亿元,年均增长28%。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1.9%,提高到29%,人造板、电力、造纸、茶叶加工等具有昭平特色的工业不断做强做大,主要工业品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由16%提高到22%。县域经济逐步崛起,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85%以上。
    ———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交通建设在经济发展中,扮演先行官角色。桂梧高速公路昭平段、昭平至黄村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无疑是该县交通建设的重头戏,同时,昭平县完成了昭平至大爽公路改建工程、沿江公路五将至古袍段建设、黄姚至大爽旅游公路,铺设了昭平至仙回、北陀至民福、九如至凤凰、富罗至三合、巩桥至黄姚等通乡柏油路和一批乡村公路。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675.64公里,其中省道77.68公里,县道398.6公里,乡道199.5公里,水泥沥青路189公里。能源方面,开工建设了下福、金牛坪、走马、森聪、临江等一批中小型水电站。“十五”期间该县的水力资源已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2005年全县电源总装机容量9.9万千瓦。水利方面,完成10座病险水库的维修加固,节水灌溉面积达10万亩。基础设施和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的加大,对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内需、促进全县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不断推进。各类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快速发展。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保健日臻完善,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6201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2022元,年均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4.6亿元,年均增长9.4%左右,住宅、电脑、通信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
    ———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加快,绿色昭平建设取得实效。该县坚持“保、退、治、补”四管齐下的建设方式,以保护和发展森林植被为中心,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为手段,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及退耕还林工程、农村饮用水源林保护工程、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共实施封山育林62.57万亩,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7%。坚持把改善生态环境与发展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推进封山育林,积极发展舍饲养畜。因地制宜的发展林果业、养殖业等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开放水平全面提高。昭平县以市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硬环境。努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水平,政府部门加强自我规范、自我改革,努力打造政府诚信,狠抓机关效能建设,颁布了严禁违反承诺办结时限制度、严禁接受被管理或服务对象的吃请、严禁乱收费、严禁对投诉不予受理和答复“四条禁令”。同时,建设公路、水路、办证、电力“四条绿色通道”。完善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实行项目许可代理制,为投资者提供办理营业证照“一条龙”服务,实现投资者与政府职能部门的“零距离”接触,办理营业证照“零障碍”,大力营造了亲商、敬商、重商的浓厚氛围,从而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2003年到2005年10月,该县就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287个,合同投资额55.7亿元,累计实际到位资金15.45亿元。 (韦肇飞  李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