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0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连日来,虽然寒气迫人,但走进钦北区小董镇那料村时,处处呈现勃勃生机,有的村民正忙着修建沼气,有的村民正在浇淋沼液培育无公害蔬菜,有的村民正在摘收使用沼渣作肥料的瓜果,尝到了沼气建设带来的甜头的村民们说,沼气真是农村的一大宝。

    近年来,钦北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大力推进以沼气池建设为“龙头”的农村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引导农民走种植业与养殖业链接,资源循环转化和利用的发展道路,有效地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发展沼气建设中,该区以建设生态农业示范村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猪—沼—果”、“猪—沼—菜”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到目前止,全区的11个乡镇已共建设沼气池3.6万座,总容积达29.2万平方米,配套改厕3.6座。据能源办估算,建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年可节约柴草2吨,相当于0.75亩薪炭林,全区3.6万座沼气池可年节约柴草近10万吨,相当于保护了900多公顷的森林资源,大大减少了能源性消耗,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达到封山育林的目的。同时,生态沼气建设还给农民群众的增产增收带来了较大的实惠,更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据了解,每个8平方米的沼气池年可提供20多吨沼肥,全区达70万余吨沼肥,农户建沼气池通过开展综合利用年均增收1300元左右,全区可增收4300万元。由于大力发展沼气建设,全区农村面貌也发生了变化,全区涌现出如大寺镇那桑村、那蒙镇樟木村、大垌镇那蓬村、江表村、小董镇逍遥村等一批生态农业示范村。目前,全区水果种植面积达58万亩,年出栏肉鸡800万羽,每年新增加出栏肉猪20万头以上,林地面积达12.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4%,全区施用沼肥的秋冬菜达20万亩以上,形成了以沼气池为纽带的无公害蔬菜、优质莲藕、无公害红皮香芋、优质荔枝、香蕉、蜜王大枣、优质淮山、畜禽水产等农业种养基地10多个。同时,创造并推广沼气储果保鲜、沼液用作叶面施肥和防治病虫、沼气燃料废渣作为农作物主要肥料等10多项种果实用技术,使全区沼气用户年可获取直接经济效益1350万元。

    钦北区建设以沼气池为主的生态能源模式,加快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在钦北区开展沼气池建设的农户,年家庭经济纯收入高达3至5万元,少的也有七、八千元,很快走上了致富路。大寺镇那桑村农民李安星自去年建沼气池养猪种果树后,年饲养肉猪500头左右,种植水果60多亩,单是养猪种果两项可实现家庭经济年纯收入6万元以上,率先致了富,还带动了350户农户建设沼气池。(官锡金)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