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9日 来源:钦州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在全市上下全力推进大工业、大港口、大旅游建设,全力冲刺全年工作任务之际,灵山县又传来捷报:在12月1日揭晓的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灵山县再次入选中国西部百强县(市),名列第54位,居广西入选县(市)第二名。至此,灵山县已经第四次挺进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

招商引资取得历史性突破

    今年以来,灵山县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制定了重大项目领导跟踪负责制,采取签订招商引资责任状、招商引资风险抵押、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月”活动、招商引资成效公示以及强化对落户灵山的162个项目和50多家外来企业的跟踪服务等措施,促进了一批项目的落户。到11月底,共引进项目43个,合同金额6.4亿元,同比增60.4%,到位资金 5.8亿元,同比增58.4%,引进外资项目4个,利用外资76万美元,是全市第一个提前两个月完成市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县区。在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灵山县签约项目9个,合同金额近18亿元,其中有6个项目总投资超亿元,是全市签约外资项目最多的县区。

“工业强县”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灵山县以争创“十佳县”、夺取进步奖为目标,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一是加强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落实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协调解决好企业煤、电、油、运偏紧等难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势头猛,成为财政增收的支柱产业。到11月止,灵山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3亿元,增长11.02%,工业企业产销衔接良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105.7%,同比上升了4.2个百分点。二是加大企业技改力度,培育强势企业。投入3880万元,对武利制糖、和平食品、龙三钱食品、宇峰保健等一批市场潜力大的企业进行技改,使这些企业不断向强势企业迈进。三是做强做大工业集中区,壮大县域工业经济规模。进一步完善了十里、大马两个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十里工业集中区落户企业已达22家。由于工业的拉动,全县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明显提高,1-11月,全县财政收入达3.2亿元,同比增长11.02%,其中税收收入2.1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66.58%,比上年同期提高8.91个百分点。

城镇化建设势头强劲

    灵山县以“百项工程大会战”为契机,通过市场化运作,多元化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市政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县城镇化亮点频现:规模宏大的六峰旅游风情步行街、荔香城、万基花园、财富广场等一批重点项目纷纷开工建设,县城江岸美景工程、国大酒店、文化馆、博物馆、双鹤公园、六峰山大雄宝殿等一批亮点工程纷纷竣工投入使用,县城的城市品位和效力进一步提升。大批项目的建设拉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截至11月,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9.39亿元,同比增长83.07%,增速在全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灵山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着重发展奶水牛和茶叶两大特色产业。以百强为龙头,推行“公司+小区+养殖户”模式,在文利、三隆、三海等8个镇建设了18个奶水牛养殖示范小区,达到示范推广作用;出台了《加快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树立了把灵山发展为“广西第一茶叶大县”的目标,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3万亩。该县坚持“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全县涌现了百强乳业、和平食品、荣星淀粉、宇峰食品、龙三钱食品、陆屋农场、武利糖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242家,其中百强乳业、宇峰食品、宇峰食品等六家企业获得了“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百强乳业公司还获得了“自治区级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该县还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标准化生产。全县建立了水稻、茶叶、蔬菜、水果等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个,带动面积50多万亩,创建了一批农业品牌。农业产业化的推进,使农民得到了实惠,收入稳步提高,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134元,比去年增长12.01%。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加快,进一步壮大了灵山县域经济实力,据初步预计,该县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66.9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3.5亿元,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72亿元,增长80%,是“十五”时期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