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1月11日 来源:新华网广西频道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全国劳动模范、共产党员、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支部书记吴天来,在1994年还是个存款超过70万元的名人,当上村支书后,他让直至1998年的人均仍只有粮110公斤、纯收入344元、贫困率高达70%、位于偏僻的大石山区的陇雅村,42个屯全部通了公路,300多户人家全部都住上了瓦房,其中有80多户修建了2层以上的楼房,电视入户普及率已达100%,一半以上的农户装上了固定电话。虽然早已能积攒的百万家庭财库露了底,但吴天来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好支书。

    新华网广西频道1月10日电(记者 张周来)正是北风骤紧的时候,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陡峭的山崖间响起了隆隆炮声,新的道路改造工程又上马了。正在工地上跟群众一起干活的村支书吴天来,虽然在为改变家乡面貌倾尽所有之后"穷"了不少,但这位全国劳模越活越有滋味,说话更大声,而且笑得更开心。 

  "有想法"的吴天来

    有人说陇雅村有一项绝对冒尖:人均拥有的石头量是全国最多的!事实很难认定,但陇雅村的难和穷是远近闻名的:一眼看过去,耕地夹在石缝里,巴掌大小;房子建在石堆上,多数是茅草房;喝水要走石板路、钻石头洞,出门要攀石头山,脚底都起厚茧。

    贫穷是吴天来最深刻的儿时记忆,"过年有时都没肉吃,眼巴巴趴在楼梯口掉眼泪。"1981年,勉强读到高二的吴天来不得不卷铺盖回家。起早贪黑,手都磨出了老茧,但大山里的生活依然没有起色。跟其他人出去做工,眼看就要拿到一个月300来块工钱了,但包工头却偷偷溜掉了。

    不甘心的吴天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陇雅石山上竟然有锑矿,接着还发现当地多种野生药材在山外很受欢迎,极富经营头脑的吴天来马上组织乡亲们开采锑矿,采收和种植药材,自己则挖空心思拓展销路,等到手头有了些闲钱的时候,他还开了个代销店,用马车拉来了第一车商品,这些都是首创。

    经常有人问:"你那个时候究竟赚了多少钱呢?"其实吴天来自己并不太清楚。而记者得到证实,在吴天来家的若干存折上,最多一笔存款余额超过70万元。

    已经迁走的原陇雅村民吴长均说,吴天来"就是有想法"的人,"1994年时他已经富得流油,完全可以离开这个穷窝窝。" 有人介绍他在县城买地皮,但吴天来却不为所动,就像一颗钉子一样钉在了陇雅,而且一钉就是10年。

  "要让陇雅翻天覆地"

    "乡亲们都在吃苦受累,我一个人富裕有什么滋味?"留下来的吴天来内心许下宏愿:要让陇雅翻天覆地,但实现这个愿望何其艰难!

    在这个遍地石头的小村中,300多户人家散居在42个不通路、不通电又严重缺水的自然屯里,"瓢一块碗一块"的薄地也分散在130多个乱石嶙峋的山弄中,到1994年全村人均有粮刚过100公斤,糊口度日都成问题。

    1995年凌云县97%的村都通了电,仍然点着煤油灯和火把的陇雅人着急了。在一次村党员会议上,大家为人均250元的集资款发愁,而且对线路安排意见不一,老支书只好宣布散会。当时还不是正式党员的吴天来一直在外面听会,此时他管不了那么多径直冲进会场,大手一挥:"这个会不能散!"他随即拿出早已想好的线路安排方案,并表示费用自己预先垫上,"灯亮了再付钱!"

    吴天来挨家挨户发动集资点燃了大伙的热情,他自己又拿钱垫付不足部分,带人把电线杆、电线全部拉到村部。一些司机嫌进屯路太差根本不愿再送下去,吴天来就把司机们叫到自己家里吃饭喝酒,软磨硬泡,硬是说服了人家。他和村民一道没日没夜奋战了41天,13.6公里的高压线路和80多公里的低压线路架起来了,当邻近的100多个屯亮起电灯时,村民们彻夜无眠!

    1996年9月,通往乡政府的公路因为启动资金没有到位而迟迟无法动工,吴天来比谁都着急,虽然此前已经垫付20多万购买炸药、雷管等,他仍然瞒着妻子把存折上仅剩的6万多元取出来。工程开工后款项仍然没及时到位,民工吃饭都成了问题,吴天来一狠心,发动母亲和妻子把自家阁楼上2000多公斤玉米磨成米粒,全部送到工地上给民工当了口粮,当时送去的还有近百公斤猪肉和猪油。

    站在垭口俯瞰陇堆屯,只见公路蜿蜒而下,一个个大水柜点缀在梯田间。四年多时间,村里有了自来水、电灯,门前有了新公路,这些以前陇雅人想都不敢想的东西,在这一代人坚苦卓绝的努力中变成了现实,但到1998年吴天来一家人还住在破旧的木板瓦房里。

    "没有吴支书带着我们干,都不知道还有多少苦日子喔!"村民吴长书说。他恐怕不知道,吴天来一次又一次地慷慨解囊已经倾尽财产,他母亲把儿孙孝敬的养老费都拿出来用于修路,到2002年吴家已欠下8万多元外债。

  善为共富的"火车头"

    在陇雅的层层梯田里,当地人除了玉米红薯从没有其他奢望,但水、电、路的引入让当地孕育了新希望。村妇女主任李桂群告诉记者,有了水之后,陇雅村开始种旱稻,期间还试着种了水稻,产量提高不少,但现在他们主要是种桑养蚕,而这离不开吴天来这个"火车头"的功劳。

    2001年吴天来一次带队到外地参观,当地的桑蚕种植激发了他的想象,但回来就是没有人敢试一把。吴天来二话没说,自己先种了15亩桑树,由于行情不错,第二年收茧后马上有了上万元的收入。陇雅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全村上下形成了种桑养蚕的热潮,去年桑树种植面积已超过1600亩,估计单项收入将超过83万元。乡亲们发自内心地高兴:是吴支书带头抱回了"金娃娃"。

    眼下凌云正是寒冷的冬天,但陇雅村陇堆屯俨然一个热闹的大工地:山上修路炮声阵阵,屯里修路机器轰鸣,村民建房忙忙碌碌。原来,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当地农民对种桑养蚕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而原来落后的住房条件满足不了养蚕对场所的需求,在上级的指导下,吴天来趁势引导农民掀起了建房子的高潮。

    泗城镇党委书记席文福说,除了目前陇雅村42个屯全部通了公路,300多户人家全部都住上了瓦房,其中有80多户修建了2层以上的楼房。如今陇雅村电视入户普及率已达100%,一半以上的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

    "从我当村干部那天起,我就想怎么样让我们这个穷地方来个翻天覆地的变化,怎么让乡亲们吃好穿好住好享受好,荷包里还有不少钱,"吴天来说,"除了种桑树,我们还种中草药、养母猪,另外还有10万株酸枣木、500亩桃树、450亩竹子,土地就是我们的存折。"他出资22万元建成了农贸市场,但所有铺面他却无偿让给了有经营能力的村民。

  解读吴支书的"密码"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已经46岁的吴天来说话声音依然响亮,劲头十足。在陇雅,没有人不服吴天来,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佩。

    2005年底陇雅村决心对一条主要公路升级改造,希望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厅出资支持,但自治区的项目计划已经用完,相关领导初步答应等到下一年给90万元。其实90万远远不够,但吴天来依然高兴,当场说:"别说是90万元,就是只给10万,只要上面让上项目,我们就一定做得成!"他没有食言,上级资金还没到位,陇雅村的项目已在1月4日开工。

    样样工作冲在最前面的支书吴天来也有灵活的头脑,他常常说:"当好一个村干部是有’密码’的。"

    村民吴长恩家的楼房已建到二层,目前所用的水泥砖全部是吴天来的砖场垫给的,而且他提供的砖每块都比外面便宜约0.1元,约好等房子建好了有了收入再来还用砖的钱。对建房户采石打地基的成本吴天来也有一套:山上修路开采的青石让村民直接拉来用,既为建房农民省下了开山采石的费用,又避免了山上修路石头滚下来毁坏农田。

    吴天来现在也住上了三层楼房,但村主任杨正会前几年还住在瓦房里,吴天来私下跟他说:"我们是村干部,什么事情一定要做给群众看,建楼房也要起到带头作用。"在发动群众种桑养蚕时,吴天来跟杨正会说:"你养4张我就养5张,我不怕你超过我。"如今,杨正会的新楼房得到吴天来的帮助已经落成,而且杨也成了村里的养蚕大户。

    看完长城,吴天来跟别人的感受也不一样,他说:"那长城是过去的封建皇帝让修的,花费了那么多人力物力,要是给我们一个零头,我们就可以让陇雅彻底翻身。"

    2005年,吴天来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刚好有10年党龄。很多人都想起吴天来在就任村支部书记时的"三句话":我会做事给你们看,但你们也要做给我看看;穷得没饭吃尽管来找我,要是懒得没饭吃不要来找我;一切行动听指挥。三句话铮铮而出,掷地有声。(完)

 

驻足村口,全国劳动模范、广西凌云县泗城镇陇雅村支部书记吴天来又在为村里发展打算,通往远方的路依然那么漫长。

全国劳动模范吴天来(右一)正在向前来“取经”的人们介绍他的“治村方略”。

提起自己的母亲,全国劳动模范吴天来竖起了大拇指。

在新村建设工地,全国劳动模范吴天来永远是最积极的劳动力。

全国劳动模范吴天来在与村主任杨正会谋划新村建设"方略"。

全国劳动模范吴天来在村民家中解决其建房的实际困难。

全国劳动模范吴天来(右)在帮助村民建新房。

全国劳动模范吴天来(左)在村路扩建现场,因为资金还没有到位,吴天来仍像以往一样先从自己腰包里垫钱。

                 (新华社记者 周华摄)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