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11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陈德仁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解决劳力短缺难题 融合资金技术长处

武宣农民互助生产赛“龙船”

  本网武宣讯:前些年,武宣县每到端午节民间就会组织龙舟比赛,赛出节日气氛和水平;在今春,组与组、队与队却赛起了互助春耕的团体赛,给丰收年敲定了好兆头。

  糖蔗、优质谷、果茶是武宣县的支柱产业,也是劳动力密集的生产项目。而每到春季,一些村的青壮年又起程外出打工,给春耕春种安排带来一定的难度。在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级党委、政府急群众之所急,以多种形式发动群众开展互帮互助活动,抓稳春季生产主动权。

  灵湖去年进厂原料蔗一万多吨,人均产蔗15吨,仅种蔗收入每人就有3200元,是武宣县人均种蔗收入最多的村。连日来,邻近的台村、赖村、东岭、上运等十多个村的村民到该村协助运肥料、砍蔗种蔗。村委主任张建科告诉笔者,这些外村人与本村人都是自发合作的。他们大多是亲戚帮亲戚、也有朋友帮朋友。每天上工最多的有210人,现在平均每人已种下二亩多甘蔗。 

  在东乡镇岭地却有另一番景象:长塘村农民陈文革到岳父家为该村村民传授他用沼气渣代替化肥农药种植台湾大青枣,亩收入3000多元的经验。全村先后有47户150多人现场听了他的讲课,并且分别备耕种下了果苗。全县象这种能人带动型的互助小组有670个,协作内容不但有新技术服务,还有生产资料的采购运输,田间地头的深耕快种。

  那些龙头企业和涉农部门则利用自身的技术、资金和机械优势,进村入户组建企业加农户互助队联合“冲浪”。博宣、黔糖公司先后投入1300万元在二塘、黄茆、武宣镇、三里等镇建设西江槽、新龟岩、武农电抽站及大岭片灌区水利工程,全县增加甘蔗旱涝保收面积4600公顷。46台大马力拖拉机及配套机具马不停蹄地在村头村尾进行深耕作业,高效率耕作缩短了备耕时间。受益农户达2.6万户,全县新增高产高糖甘蔗面积3100公顷。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