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11日 来源:中国绿城 南宁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广西宾阳县首创“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工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干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明显成效。宾阳的这一创举,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和南宁市委的高度评价。不久前,中共南宁市委已经决定在南宁各县区推广宾阳经验。 

  2003年初,该县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调研时发现,在农村党员队伍中,有一批具有一技之长、能够起带头致富示范作用的能工巧匠型人才,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素质较低等不足,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影响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示范作用的发挥。县委因此决定在全县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活动,狠抓农村党员乡土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保证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规划的科学性,2003年5月,宾阳县在该县大桥镇开展了党员乡土人才开发试点工作。具体做法是: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对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致富的党员进行分类管理,在镇里建立党员乡土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在村里建立党员人才服务站,通过人才开发中心、人才服务站把分散在各村屯的党员能人组织起来,变“单打独斗”为“联合出击”。 

  大桥镇石壁村党员乡土人才黎志奎以小蚕共育带动周边村民养蚕致富。他运用小蚕共育技术带动周边几百户农民发家致富。一般情况下,每户每年可以有近万元的收入。黎志奎成为首批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后,还被选为石壁村党总支委员、村委文书。 

  大桥镇仅在一年的时间里就涌现了82名党员乡土人才,有18名致富能手加入了党组织,占全镇新发展党员的39.31%。他们带动全镇300多名困难户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试点取得成功后,从2004年5月起,宾阳县委在全县开展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推动这项工程主要在“选、管、育、用”4个字上下功夫。 

  “选”就是坚持标准,明确条件,把积极发展商品经济,在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方面作出较大贡献的党员列为乡土人才。 

  “管”就是建立县、镇、村三级管理网络,建立县领导联系乡镇、乡镇领导联系村的工作制度。 

  “育”就是通过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和举办各种培训班,提高党员乡土人才的素质。 

  “用”就是开展“一连三”结对帮扶和“四个培养”活动。每名党员乡土人才分别联系1名非党员致富能手、1名党员困难户和1名非党员贫困户,共谋致富路,使县内1500多户困难户摆脱贫困。 

  2004年以来,全县已把76名致富能手培养成了党员,把430名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手,把12名优秀党员培养成了村干部。今年上半年,宾阳全县农村党员乡土人才总量已达到1000人,占农村党员的7.29%;同时,通过党员乡土人才的帮带作用,使全县农村乡土人才总量超过2000人。县委还计划每年至少以50%的速度递增,到2010年全县农村乡土人才总量将超过2万人。 

  宾阳县以培养现代农民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农村乡土人才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培养现代农民,实现“人才兴县、人才强县”的战略目标,结合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程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今年组织实施了农村乡土人才“112”教育培训工程,即全县培训1000名农村党员乡土人才、1万名农村经济能人、2万名农民。 

  培训形式主要采取“四个结合”:一是田头培训与科技示范培训相结合。通过组织农技员、“土专家”、“田秀才”深入田间地头举办培训班,把农技知识送到农民手中。二是专项培训与会议培训相结合。充分利用县、镇(乡)党校、政府会议室、农技夜校、远程教育网等作为培训阵地,进行会议培训和专项培训。三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到农业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扩大视野,增长见识,增强科技意识。同时聘请农科院、区科协等单位的专家、教授传授农科新技术,提高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科技水平。四是函授和脱产培训相结合。鼓励、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参加农业技术函授和脱产培训。 

  目前,宾阳县建立乡镇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服务中心20个,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开发工作站89个,建立各类人才示范基地65个,挖掘、培养第一批农村党员乡土人才673人,评选出宾阳县优秀农村党员乡土人才127名。 

  在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工程的推动下,宾阳县建成了鱼苗生产、莲藕生产、桑蚕养殖、现代农业园等30多个示范基地,成立了莲藕、桑蚕、龙眼、甜竹等40多个专业技术协会,建成了11个科技示范乡镇、150个科技示范村、1650户科技示范户。 

  宾阳县县委书记施汉飞说,农村党员乡土人才工程实施一年多来,有效地整合了农村的党员人才资源,提高了村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