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09日 来源:贺州日报 作者: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2月5日晚,钟山县羊头镇大井村梁大叔的家里不时传来阵阵讨论声,原来他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在认真总结去年的生产生活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家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目标:今年分批养殖肉猪12头,种好5亩水稻,养100羽鸡,以后每年养殖量增加20%,到2010年实现家庭总收入3万元。这是该县农民群众今年春节以来制定“十一五”规划,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喜人缩影。
    如何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加快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步伐?该县农民在多年外出务工、经商和发展农村经济中得到了启发,也得到了可行性的印证。通过搞“十一五”规划,认真总结去年在发展经济中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发扬去年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认真吸取失败的教训。对于今年提出的发展经济目标,经过家庭全体成员的民主协商和讨论点头通过,充分体现了这部分农民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及早谋划和部署新一年和来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对于家庭各成员来说是一件大好事,确定经济发展目标,才有工作动力和鞭策,才能按照制定的思路去谋求新的发展。因为,制定了每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就如同向成功的路子迈进了一大步。该县农民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因地制宜,因自家人而宜,有的家庭制定了每年的养猪、养鸡、养鸭、养鱼等养殖发展目标,有的制定了家庭劳动力输出发展目标,有的制定了名特优水果种植发展目标,有的制定了蔬菜种植发展目标等等。劳动力、田地、资金的多少,决定了他们制定每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大与小与收入的多少。虽然农民群众制定的年发展经济目标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如何多增加经济收入,加速致富奔小康步伐。该县农民搞“十一五”规划,说明现在的广大农村,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在不断得到转变,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和创新,昔日只有机关单位才有的“十一五”规划,如今正在被农民化和普通化,走进寻常百姓人家。    (梁标文)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