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09日 来源: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 作者:谌贻照 梁丽娟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蔗糖大县柳城县在成功营建生机勃勃的蔗糖产业后,未雨绸缪及早找准思路,经济增长点由单一转入多元带来可喜突破:2005年全县制糖、缫丝、制药三大产业并举发展,县财政收入已达2.07亿元,创历史新高。

  1月23日,柳城县委书记韦开翔接受记者采访,用一句很形象的比喻诠释柳城发展县域经济的“忧患意识”——“不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国家吨糖田示范县——柳城县甘蔗产业化的步伐一直走得很稳健,全县的甘蔗种植面积约3万公顷,仅蔗糖产业就使柳城农民人均增收近2000元,5.7万多农户靠种蔗致富。但柳城县没有安枕在蔗糖业的“甜蜜梦乡”里,而是积极谋求多元发展的路子:

  从2003年起,该县在保粮稳蔗的基础上,同时发展壮大桑蚕产业和制药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让柳城经济变得更“轻”、更“软”,让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柳城县瞄准国家“东桑西移”的契机,一手抓农民种桑养蚕,一手抓招商引资。经过两年的扩张,该县桑叶面积已达到4000公顷。为实现规模与效益的最大衔接,该县引进多家企业,并重点扶优,打造以龙头企业领跑的桑蚕产业快车,构筑起“企业+基地+农户”模式,使2.5万蚕农扔掉手里传统的“小提篮”,轻松乘上产、供、销配套的产业快车。

  龙头企业之一的石门山丝绸厂今年2月才动工建设,7月就能投产,可辐射到一万多蚕农。在厂里上班的100多名工人全是附近的村民。

  他们说:“我们洗脚上岸成了上班族,每月工资700多元,下班回家还能种桑养蚕,有奔头!”柳城县还把药材种植作为富民增收的新亮点。目前,该县中药材种植面积3850公顷。

  该县引进的广西日田药业有限公司有1000多户基地农户,他们种植穿心莲267公顷,全部由企业订单收购,价格高于市场0.2元/公斤,仅此一项就使这些农户大幅度增加收入。该公司将在原来单一种植穿心莲的基础上发展套种益母草,种植基地一年可种两季药材,基地农民还可增加一倍以上的收入。

  2002年71%,2003年50%,2004年48%,2005是45%———柳城县这组甘蔗税占总财政收入比例数据的变化,足以说明其县域经济已从单唱甘蔗“甜蜜歌”的单一状态渐入多元协调发展的佳境。

  现在,柳城的“农”字号龙头加工企业有14个,县域经济正形成了特色农业、创税农业、订单农业“三柱擎天”,制糖、缫丝、制药三大产业“金花并蒂”的良好格局。

 

  记者点评:喜从“忧”来的启示

  近年来,我区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县份的县域经济仍停留在单一的产业优势上。县域经济高度依赖某一产业,就意味着其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降低,这样的教训我们大都尝过。

  糖业大县柳城喜从“忧”来可给我们两点启示:其一,在经济成就面前不能沾沾自喜,必须保持忧患意识,寻找新的增长点才能不断突破;其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固然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必由之路,但要多元化发展才能保持竞争力,才能使更多的农民在县域经济壮大的同时得到实惠。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