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17日 来源:华南新闻 作者:庞革平 冯飞勇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去年经济创下五项新高,成为广西发展最快的县之一 


  2005年,广西上林县经济发展创下五大历史新高:GDP总量增长最大、项目建设投入最多、招商引资成效最好、财政增收最多、群众收益最好。谈到成绩的取得,上林县委书记何敏和县长陈文儒认为,开放创新是实现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依托优势资源 发展节能工业
  上林县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有几十种,其中褐煤储量达1亿吨,在储量达2.7亿吨的含钒石煤中,含钒量153万吨,在全国排位第三。
  发展资源型工业,上林县重在打造工业产业链,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以铝为核心,该县打造煤—电—铝产业链,成功引进南南铝业集团成立上林县南南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电解铝环保节能异地搬迁改造项目,生产每吨铝可减少电耗成本1000多元。以钒为核心,该县打造煤—电—钒—水泥产业链。在上林,开发五氧化二矾的成本仅为4.5万元/吨,目前的市场价格为14.5万元/吨,而且目前国内年需求缺口2万多吨。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有限的钒矿资源,该县目前正与上海中电绿科集团合作,委托浙江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知名学府对钒矿综合开发进行研究试验,准备开发五氧化二钒和氮化钒等一系列钒矿产品。
  在发展蚕丝产业上,该县打造桑—蚕—丝—纺产业链。成功引进4家企业前来投资,利用闲置厂房进行缫丝加工,壮大桑蚕业,带动农民增收。在发展桑蚕产业过程中,该县成功利用缫丝加工过程中的边角料、废弃料加工成绢纺产品,达到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围绕“七名”优势 打造南宁“后花园”
  上林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大,前景诱人。“北有桂林,南有南宁”。根据南宁市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要求,上林县以打造品牌为切入点,努力把上林县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旅游”、“民族风情旅游”、“风俗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南宁市“后花园”。近年来,该县抓住南宁市加快建设环大明山旅游圈的机遇,围绕“七名”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在保护好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该县通过举办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林分歌台活动和“广西上林唐碑唐城学术研讨会”,推动旅游资源走出深闺,引起国内外客商和游客的注意。
  在旅游渐成气候的时候,上林县适时引导和鼓励旅游区农民自办旅游。长久以来以重教崇学闻名国内外的“岭南状元村”———白圩镇不孤村,是得到政府财政扶持的村屯之一,其“不孤书院”遗址可追溯至明朝。该村仅有人口390多人,但建国以来已有180多人考进大中专院校读书,被中宣部列为“全国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2005年荣获“全国文明村”荣誉称号。多年来,不孤村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了无数游人以及日本、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前来考察、参观。
  发展中心乡镇 拓展发展空间
  以参加全区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动力,上林县以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县城及中心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城镇管理,使城镇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为县域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目前,全县城镇人口为4.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17%。城镇化建设累计为财税提供收入7600多万元。县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6000多万元,城区面积由1.5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城区道路硬化率达95.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25%。
  “县域经济不是城市经济,决不能忽略农村的发展。抓好县城建设,积极发展中心城镇,是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上林县委书记何敏这样对记者说。近两年来,上林县掀起农村基础设施“三大会战”热潮。在交通建设项目上,镇圩瑶乡至马山县里民公路、三里至中可柏油路、大龙洞旅游公路扩建工程、上林至马山二级公路相继开工建设。这些公路的建成,使上林成为云、贵、川等省区南下广东最便捷的陆路通道之一。
  通过城镇化带动和龙头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浪潮在上林迅速兴起,品牌农业有了较大发展。该县发展优质谷、桑蚕养殖、八角和甜笋种植等;打造上林无公害清水河鱼品牌,在草资源丰富的大丰、巷贤等乡镇发展水奶牛养殖业。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该县大力培植名、特、优、新农业产业,做强做大农副产品加工链,形成了以象山工业集中区为中心,大丰、三里、白圩、澄泰四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聚集地。
  据上林县县长陈文儒介绍,不久的将来,在上林县总面积1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全县所辖7镇6乡都将形成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和生产要素聚集的主阵地。


    《华南新闻》 (2006年02月17日 第四版)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