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9月08日 来源:港南区农业局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 “东桑西移”的蚕业布局调整,广西桑蚕业飞速发展,成为了全国桑蚕第一大省,在这大好形势下,港南区乘势而上,做大做强桑蚕业努力建设新型桑蚕基地。
    港南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蚕农对种桑养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在港南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桑园面积连年实现跨越式发展。到目前,全区桑园面积达26000亩。其中2004年新植面积0.3万亩,有桑面积达21000亩,发放蚕种9万张,产鲜茧2700吨,实现产值3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0元,2005年新植面积0.2万亩,有桑面积23000亩,发放蚕种11万张,产鲜茧3150吨,实现产值396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79.2元。今年上半年,全区桑园已新植面积0.3万亩。为了建设新型桑蚕基地,港南区在以下几个方面狠抓落实:
    1、政府加强引导和加大扶持力度,推动蚕业稳定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应切实把蚕业生产放在议事日程,做好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方案和扶持政策,加强政策引导,提供市场信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做好产后服务工作。如政府要出台一系列规划和措施,把蚕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项目来抓,推动我区桑蚕业的稳定协调发展。
        2、优化区域布局,实现规模化生产。
    政府对桑蚕基地的规划要合理布局,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带动等方式,采取相对集中成片,规模栽桑方式发展桑蚕基地,培育一批基地乡、基地村,以增加规模效益。
        3、加大优良桑、蚕新品种的推广力度,进一步改良桑蚕品种结构。
    桑蚕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是提高单产,提高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桑叶是养蚕的基础,桂桑优12、桂桑优62和特优系列是目前国内外产叶量较高的杂交桑品种,亩桑产叶量3000—4000公斤,亩桑产茧量高达180—250公斤。我区在新扩种桑园、老桑园的更新、低产桑园的改造都应积极推广这些优良品种,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提高新品种桑园所占的比重,提高桑园单位面积的产叶量、产茧量。在蚕种方面应主推优质高产高抗新品种——桂蚕一号、桂蚕二号。
        4、大力推广小蚕共育和方格簇等养蚕新技术。
    推广小蚕共育技术是促使大小蚕分开饲养,防止交叉感染病毒,减少蚕病发生,提高产量,提高效率的一项创新技术。目前我区发展小蚕共育室不到20家,这与我区桑蚕业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必须加快发展小蚕共育技术。
    推广使用方格族技术,是提高蚕茧质量和蚕茧解舒率的技术创新突破。针对我区农民习惯于现在的传统上簇技术,对方格簇养蚕新技术不敢大胆尝试,养蚕技术相对落后,蚕茧质量不高的现状,要加大扩大使用方格簇技术的力度和措施。
        5、加强对桑蚕人才的培养。近几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我区的桑蚕业发展受到了限制。
    目前我区蚕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八塘、桥圩、瓦塘等主要蚕区乡镇和区蚕业站没有一个桑蚕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指导工作无法正常开展。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桑蚕专业人才的培养,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建立一支技术过硬、作风扎实、吃苦耐劳、有献身精神的自上而下的技术人员组成的技术推广队伍,做到区有技术主管部门,乡镇有技术服务站,村组有技术辅导员。同时,要通过各种形式培训农民技术员,提高蚕农素质,让他们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把先进的技术尽快应用到实践中,提高种桑养蚕技术水平。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蚕业龙头企业和发展蚕业合作组织,推进我区蚕业产业化进程。
    龙头企业是蚕农进入市场的载体,是蚕农了解市场信息的平台。没有龙头企业和蚕农合作组织,蚕业生产仍然是千家万户的小农经营,难以形成产业化,严重制约了我区桑蚕业的发展。
        7、加强蚕种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经营,规范蚕种经营秩序。
    随着《蚕种管理办法》的出台,蚕种管理已经是有法可依,我们要加强学习,按照蚕种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蚕种的管理,取缔无证经营,进一步规范蚕种经营秩序。同时加强蚕茧收购市场的监督管理,强化茧站管理,规范茧站收购秩序,坚决执行优茧优价,全面提高我区的蚕茧产量和质量,力争我区成为广西优质原料茧生产基地。

                                                          责任编辑:木偶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