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30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不详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中共武鸣县委员会武鸣县人民政府

 

  近年来,在自治区、南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立足县情,抢抓机遇,求真务实,县域经济迈上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连续三年被列入全国西部县域经济百强县。

 

  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3亿元,同比增长11.94%,人均GDP8616元,突破1000美元大关;财政总收入3.36亿元,同比增长1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63亿元,同比增长48.65%;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7.57亿元,同比增长19.3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35亿元,同比增长48.14%;农民人均纯收入3340元,同比增长10.6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4元,同比增长l7.64%;城乡居民储蓄余额25.64亿元。县域经济发展在全区的总排位前进18位,荣获自治区县域经济发展进步奖。

<?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2006年,我们重点建设100个发展项目,重点培育发展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通过重点项目推动,重点企业带动,重点产业促动,县域经济保持快速谐调发展的良好态势。1~9月,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0.4亿元,同比增长18.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7亿元,同比增长59.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55亿元,同比增长1.07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亿元,同比增长15.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4元,同比增长18.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599元,同比增长l3.42%。

 

  一、主攻特色工业,全面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

   牢固树立“工业是县域经济脊梁”的思想,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重点,结合区位和资源优势,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加快发展特色工业产业群。2005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34.62%,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13个百分点。今年1~9月,全县工业增加值12.33亿元,同比增长46.8%。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4.3%,拉动GDP增长11.7个百分点。

 

  加快工业集中区建设。一是加强工业集中区的规划,新规划开发城西工业区,伊岭工业集中区从50平方公里增加到66平方公里;二是以城南工业区、城西工业区和大皇后工业园为重点,累计投入1370万元实施工业集中区水、电、路、排污、场地平整等基础工程建设。三是多管齐下,着力解决工业集中区项目建设用地瓶颈,新征用、盘活、整合各类土地面积近2000亩。2005年,工业集中区新引进广西利好工贸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项目总投资3.53亿元,实现产值1.85亿元,增长21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7亿元,增长22.4%。今年1~9月份,工业集中区共签订合同47个,合同引进资金8.47亿元,同比增长24.33%;完成工业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l74.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7亿元,同比增长25.98%。

 

  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群。依托本县丰富的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建材和制药等特色产业,积极引导各类产业向园区聚集,初步形成制糖、制药与生物技术、木薯淀粉与酒精、精细化工、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其中,制药与生物工程产业发展迅猛,2005年,全县新引进制药项目8个,总投资49710万元,产值达24966万元;制药与生物工程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879万元,成为我县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年第三季度,仅一个月时间就洽谈引进5家产值超亿元的陶瓷企业。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一是大力支持民营企业采取收购、兼并、参股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改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供水、供电、交通、道路等县域基础设施及工业、服务业和农业产业化等投资领域。二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推出“三主动”和“两优”服务,即主动引导中小企业开拓新项目,主动为中小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主动扶持有经济实力的中小企业开拓和发展高新科技项目,实行“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三是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全县60多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行县领导定点支持,部门重点跟进。2005年,全县民营经济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99亿元,增长25.84%,占全部工业总产值82.5%;其中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工业企业总产值13.44亿元,增长58.18%。

 

  二、以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思路经营农业,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了5万亩标准化优质香米、5万亩高产优质木薯、5万亩“吨糖田”、5万亩无公害蔬菜、3万亩高产冬种等18个农产品种植基地,以及年出栏1000万羽家禽、1万头肉猪、1万亩优质罗非鱼等15个标准化无公害化养殖示范基地,促进了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2005年,我县被评为全区木薯生产第一大县,全区十大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区马铃薯生产先进县、全区畜牧业渔业“双十强”县。预计今年1~9月份,全县农业生产总值完成24.83亿元,同比增长8.7%。

 

  努力培植农产品加工企业。按照“扶优扶强、培育龙头”的原则,扶持制糖、木薯加工、精制米加工等现有企业通过技术研发和挖潜改造上规模、上档次,同时,大力引进一批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壮大我县龙头企业的规模。目前,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100多家,其中年产值l00万元以上40多家,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l家、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l家、市级龙头企业6家。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建设。采取农民自办、能人领办等多种形式,引导组建优质香米、果品、奶业、渔业以及科技推广、信息服务、农机作业等各类农产品行业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33个,在引导农民闯市场、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作为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县,我县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试行并推广了“支部+协会”、“党员+群众”、“能人+农户” “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努力帮助农民提升产业经济。积极探索,建立多元化建设资金投入机制。探索和建立了民办公助、民办捐助、民办商助、公办民助和政府投资五种投资方式。目前,全县村屯道路、水利、教育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三、以城镇化建设为载体,统筹县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以全国重点镇一一城厢镇、自治区重点镇一一双桥、锣圩镇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统筹县域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加快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注重发挥规划的“龙头”作用。根据中国一东盟经济园区概念性规划,调整完善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编制完成标营新区和平陆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力抓好城建项目规划设计工作,科学谋划县城发展,全力构建首府南宁副中心城市。二是加快构建城市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全长16.3公里、估算投资2.93亿元的县城绕城公路,目前已经完成1.8公里建设,东段5.1公里正在积极建设中,不断拓展县城框架,带动了环道沿线的开发建设。三是努力提升人居环境水平。按照“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1236 ”工程,加快县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把房地产业培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引进了南宁荣顾等15家实力比较雄厚的县外房地产发企业,积极引导房地产商建设设施完备、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房地产精品,万隆国际城市商业广场、祥福公寓等富有时代气息的商业住宅小区已初具规模。2005年共完成房产固定资产投资1.99亿元,同比增长13.6%。2006年,全县房地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9月,全县商品房销售面积3.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3.72%。

 

  突出抓好小城镇建设。积极扶持双桥镇、锣圩镇建设自治区重点镇,充分发挥重点镇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各镇依托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强化小城镇建设的产业支撑,繁荣、发展城镇经济。同时,采取更加灵活的户籍、土地、用工等激励措施,吸纳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努力发展城镇企业,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城镇二、三产业的壮大发展。

 

  四、以创新服务为切入点,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投资环境

  以全市开展开放创新大讨论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开展投资环境建设整改活动,积极优化投资环境。一是建立县长接待企业日制度,将每个月的30日(2月份为28日)定为县长接待企业曰,由县长和分管副县长负责接待企业主和投资商,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当场责成有关部门限期解决。同时,配套建立企业测评部门制度和机关效能督查制度,每半年组织企业代表从扶商意识、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勤政廉洁、综合评价等方面对全县主要经济职能部门进行测评。2005年的“县长接待企业日”共有44家企业提出95个问题,年内已理顺解决79个问题。二是加强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设立武鸣县行政审批办证大厅,制定了《武鸣县外来投资项目报批联审和委托代办服务实施办法》,执行投资项目“一站式”审批服务,努力帮助投资商解决投资创业和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三是加强投资投诉工作,制定《关于武鸣县投资投诉管理暂行规定》,认真做好投资投诉案件的调查处理工作,组织有关部门认真配合区、市投资投诉中心做好投资投诉案件的调查和

理工作。

 

  五、坚持“两手抓”,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业,认真实施科技示范项目,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进行改造中小学校危房,彻底解决了农村代课教师问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展群众性体育和竞技体育活动,不断挖掘和弘扬壮民,文化,积极开展“三月三”歌圩、新创民歌大赛等文倒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试点工作,全县新农合参合率居全区前茅,农村医疗平全面提高;不断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荣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考评一等奖和自治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