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2月08日 来源:广西县域经济网 作者:霍祥丽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资源县是一个水多山更多的县城,用“九山一水一分田”来诠释了它最合适不过了。在2002年,该县通过对九分山地进行实地考察后,根据山的不同海拔高度、气候差异、土质等情况,对可开发山地作出了总体规划。如今这里的山地已经形成一种集毛竹、新种水果、各种药材、杉木等山林产业于一体的靠山种山养山用山良性机制。也正因如此,这个曾经以吃木头饭为主的林业生产大县而今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的生态经济强县,成功地谱写了一条适合自身县情的发展路子,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

  生态经济是以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为核心,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规律,把区域内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的恢复与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城乡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和高度统一。其本质就是要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在保证自然再生产的前提下扩大经济的再生产,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资源县地处湘桂边境,生态环境保护比较好,至今未受太大的破坏。该县把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是必要的选择。长期积累的发展经验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告诉资源县的领导班子,要走出以生态经济兴县强县的路子,首先要转变靠山吃山的传统思想,然后是做优、做强、做大生态产业,两者兼备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颠覆传统思想:靠山不能再吃山

  资源县“九山一水一分田”,这是上天给资源县的恩赐。也正是这山,这水,养育了这一方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该县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依靠着伐木、采石(萤石、石英等不可再生矿物质)来实现的,“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低经济收益”的“两高一低”特征表现得十分明显。一种粗放式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在这里演绎的“轰轰烈烈”。GDP上去了,可是,这些不可再生资源却在一天天地耗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资源县是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换来了如爆发户般短暂的经济增长点。仅该县车田苗族乡鸭头水钨矿矿区无证开采、乱采滥挖的开矿点就达38处,导致部分农田受损,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资源县人民痛定思痛,希望能找准一条切实符合资源县实际的发展路子,于是,该县从南宁、桂林请来一批领导、专家和学者给资源经济“把脉”,最终充分肯定了“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靠山吃山的传统思想被颠覆了,现在,该县的干部群众也意识到保护好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一系列专项整治非法开采矿产资源的活动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爱生态、保生态、发展生态的意识灌输到了该县的家家户户。

  借助独特地理气候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资源县山高水冷,高山气候丰富,这为资源县发展生态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无公害辣椒、竹笋、西红柿、薇菜、蕨菜等反季节蔬菜和以脐橙、红提为主的水果,扩大红豆杉、茶叶、“三木药材”等特色生态产业成为该县的重点发展对象。充分利用丰富的高山牧草资源,重点发展梅花鹿、肉牛、高山羊等特色养殖。依托丰富的冷水资源,大力发展虹鳟鱼、草鱼和鲤鱼养殖。如今,以“西红柿、红提、红豆杉、虹鳟鱼”的“四红经济”已初具规模,经济效益也开始逐渐走向明朗化。在强生态工业方面,也开始理性思考,杜绝非法乱采现象,做到耗能高的不上,污染重的不上,效益低的不上。仅2005年,全县生态型工业企业就完成总产值5.63亿元。

  资源县属于丹霞地貌,被誉为“丹霞之魂”。境内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点突出,分布集中。近年来,该县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思路,全力打造生态旅游品牌,使生态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新目标,同时也把建设生态广西与建设富裕广西、文化广西、平安广西并列作为建设和谐广西的具体构想。在这个大的社会环境下,资源县正以另外一种健康的姿态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大发展健康持续的生态经济,促进全县县域经济的快速前进的宏伟目标已是指日可待。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admin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