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讯 (记者/蒋勤 通讯员/廖佩影 莫文庭)“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让我得到小额贴息贷款,帮我圆了‘养猪梦’。”11月15日,贺州市平桂区大平瑶族乡里头村党员李福海在自家猪栏里边忙活边对记者说。
2016年6月,李福海申请了国家财政小额贴息贷款5万元,购进30头小猪,并带动2户村民养猪70头,纯收入5万多元。今年初,李福海种植香芋20亩,并带动周边8户贫困户种植香芋10亩,为每户贫困户增收4000元以上。在李福海的带动下,里头村群众致富奔小康信心更足了。
今年,平桂区扎实推进党内关爱工作,开展以“扶志、扶困、扶技、扶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党员脱贫致富工程”,引导农村党员树立信心、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平桂区对贫困党员的扶持,主要是思想上扶志,激发脱贫斗志;生活上扶困,缓解后顾之忧;经营上扶技,提升脱贫动力;产业上扶持,帮助创业致富。
该区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扶贫工作队的政策宣讲员作用,走村入户开展政策宣讲,运用远程教育、党员微信、手机短信等方式加强宣传,使脱贫攻坚政策家喻户晓,帮助贫困党员树立脱贫信心。建立机关党员与农村党员结对认亲、经常联系制度,党员干部每月至少到贫困户中开展一次走访,了解掌握他们生产、生活和致富方面的真实情况,通过定期走访、谈心,帮助他们理清贫困的根源,找出阻碍脱贫致富的原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制定脱贫计划,激发致富斗志。
同时,该区积极整合各方资源,深入实施各类党员关爱行动,建立以区、乡财政为主体,社会各方参与的帮扶资金来源体系。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致贫的困难党员,重点在“帮”上做文章。对急需救助的困难党员,一次性给予3000-5000元的救助金;对年满70岁以上农村老党员,免费购买新农合保险,每年免费体检一次,其中年满75岁、党龄满50年的,每人每月定补50元;对曾经做出突出贡献的困难党员和老党员,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
此外,该区统筹党建资源,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技能”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学一智、多一技、增一能,促进创业脱贫致富。利用党校、现代远程教育等资源,在贫困党员、下岗失业党员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种养技能培训班41场次,组织培训农民党员4000多人次,使70%以上的党员掌握1-2项致富技能。按照“基地+合作社+党员”的模式,组织农村党员群众依托产业基地开展培训,形成理论培训-基地实践-自愿入社-共同致富的农村党员培训致富链,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群众素质和就业技能,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自我“造血”功能。
另外,该区还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双带”工程,按照“培育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工作思路,在4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先后培育了100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发挥党员带头致富、带领致富的双带作用,根据贫困党员致富所需的资金、技术、项目等不同需求,组织农村企业家、党员“土专家”、党员致富能手,按照“1+N”的模式,与134名贫困党员结成创业帮扶对子,指导帮助贫困党员用好资金、选好项目、搞好经营,大力发展茶叶、莲藕、金银花、葡萄、养蜂等特色种植、养殖产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贺州市脱贫攻坚亮点扫描:上下同心 决战贫困
贺州“三省通衢”,是大西南连接粤港澳的重要通道,也是广西面向粤港澳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虽然地理位置优越,但作为贫困地区,贺州下辖的三县两区均为贫困县。目前,贺州市仍有212个贫困村,21.17万贫困人口没有脱贫摘帽。 【详细】
广西:从一个深度贫困户的思想转变看如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
如今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手里拿着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的亲笔来信,回想起搬迁前后全家人观念的大转变,18岁的余绍团百感交集。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最关键战役,其中最难的,莫过于破除一些贫困户的思想壁垒。 【详细】
我区金融扶贫:准“滴灌”激活贫困户“造血”功能
我区金融业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中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向贫困发起总攻,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夯实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提升金融扶贫实效,开创金融扶贫新局面。 【详细】
[平果县]坡造镇:创新探索实行新运营模式发展壮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
笔者来到平果县坡造镇伏琴村,放眼望去,在一大片绿油油的桑叶之中,几座崭新的房子格外显眼,这是村中新建桑蚕科技示范园的小蚕共育室、大蚕养殖室、烘茧站等。 【详细】
[宁明县]多措并举助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
宁明县通过采取“成立合作社”、“政府融资”、“山林水库发包”、“发展光伏产业”、“配强村两委班子”等多项举措,强力助推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稳定增收,全面吹响了脱贫攻坚战号角。截止目前,全县52个贫困村有集体经济资产或载体的达100%,年收入达到2万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