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7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蒙进煌 通讯员 蓝春青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12月5日,在忻城县欧洞乡优质高产百香果(核心)示范园,圆润饱满的百香果压低了果架,农民穿梭其中,忙于收果。

  搭上“电商快车”后,收果也如同与时间赛跑。果子在清晨被摘下,经过分捡、清洁、包装,当天就被发往全国各地。

  这忙碌的一幕,是忻城县加快电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电商,让百香果、糯玉米、古法红糖等特产送上电商快车道。2016年,全县上行农产品交易额达6000多万元。今年以来,全县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5亿元。

  百香果园香飘网上

  在欧洞乡优质高产百香果(核心)示范园,硕果累累的景象让人欣喜。

  示范园位于323国道旁,由忻城县众智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创建。“要是没有电商销售,不敢种这么多果。”公司董事长邓有胜说,公司投资558万元,把示范园扩建至650亩。

  为帮助群众抢季节,欧洞乡在县财政扶助资金还没下拨的情况下,除采取担保、垫付水泥款等形式帮助群众外,还积极筹措资金做好道路建设工作,保证新种百香果示范区道路通畅。

  政府的大力支持,激发了农民种植百香果的积极性。今年,仅欧洞乡就建立了4个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全乡新种植百香果面积达2200亩。

  大规模种植百香果,也吸引了外地客商纷至沓来。“欧洞的百香果,80%的销售靠电商。有了农村电商的覆盖,百香果成了香饽饽。”欧洞乡党委书记蓝华介绍。

  电商中心“晒”特产

  在忻城,人们以前经常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将来不用啃玉米”。如今,吃着糯玉米长大的忻城人,不仅把家乡的糯玉米打出品牌,还卖到全国各地的餐桌上。

  珍珠糯玉米头,前些年卖4元一公斤,如今网上销售能卖12元一公斤;百香果以前是3元一公斤,如今网上可卖10元一公斤;土榨红糖的线上零售价,每公斤也从10元提高到40元。电商的发展,让分散的农民更多地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红利。

  “我们结合本县实际情况,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协会组织推进、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忻城县县长李朝晖介绍。

  在忻城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展示架上糯玉米、百香果、土制红糖、蓝莓等特产琳琅满目。同时,县里还建起物流仓储中心、电子商务孵化园。16家快递公司看准形势,纷纷入驻。

  为了让电子商务向乡村全覆盖,全县还完善基础建设。如今,该县村村通水泥路,无线通信网络覆盖12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社区),覆盖率100%;家庭光纤宽带覆盖127个行政村,覆盖率98%;全县51个贫困村,有48个贫困村通光纤宽带。

  如今,忻城县全面构建起“县+乡(镇)+村”上下一体的农村电商服务网络体系,农村群众获得网上代买、代卖和网络创业、农资供应等服务。

  忻城县现有从事电商企业50多家,通过电商销售的产品有珍珠糯玉米、金银花、百香果、古法红糖、牛大力富硒茶等40多种特产,其中通过食品质量标准QS认证的农产品达20种。

  “互联网+”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的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忻城县委书记谢大研介绍,县委、县政府以电商为抓手,搭建扶贫平台,优化脱贫产业,为电商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如今,忻城县以入选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为契机,通过实施“互联网+”工程,促进地方传统产业,尤其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电子商务化,取得良好成果。数据显示,全县已形成25万亩桑蚕,年产蚕茧2.732万吨;优质珍珠糯玉米15万亩,年产玉米4.275万吨;发展百香果2.5万亩,年产百香果4.5万吨。

  下一步,该县将加大基础设施,解决电商发展瓶颈,破解物流“最后一公里”,建立终端冷链体系,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助力全县经济社会迈上新台阶。

  ■记者手记

  电商进村 大有可为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多次提及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国务院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明确支持电商扶贫。

  忻城县抓住机遇,自2016年成功创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以来,该县逐渐建成县、乡、村三级运营体系,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和农村电商综合服务需求,全县通过电商销售出去的特产多达100余种。昔日山里人吃的“杂粮”,今日成为全国城里人餐桌上的美食。

  有了电商“翅膀”,土特产受热捧,百姓有信心,何愁乡村不振兴?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