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3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李春生 通讯员 唐 宏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初春时节,在全州县庙头镇仁街村和白果村,一辆辆满载红皮莴笋的“小四轮”不时飞驰而过。

  “去年冬季,我们组织群众利用冬闲田种植红皮莴笋,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不再窝在家里打牌。”4月1日,庙头镇党委书记唐林林信心满满地说,“此举共解决2000人次贫困户及其他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参与种植的40户贫困户,今年完全可以脱贫了。”

  这是该县激发内生动力促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农民的智力、技能水平决定了脱贫致富水平,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缺少内在动力,别人再使劲也很难脱贫,即使脱贫了也难以持续。”对贫困户思想层面的问题,全州县委书记林武民有着深刻的理解。对此,该县把精神扶贫精神脱贫放在第一位,重视贫困群众精神“补钙”。全州县的具体做法是:以村为单位,通过开展一轮思想教育、组织一轮技能培训、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建强一个文化阵地、选树一拨先进典型、书写一些宣传标语“六个一”活动,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得到有效遏制,“我脱贫我光荣”的贫困户不断涌现,并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正能量。

  “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是干出来的,我再也不想当贫困户了。”自从县文联将最新创作且接地气的“蛮牛护印”等作品送进庙头镇,白果村的贫困户经相仔看了之后,精气神都变了,他说:“家里种了几亩田,加上产业扶持政策扶贫、空闲时打打零工,几千元收入还是有的。贫困户的名声不好听,只有早日脱贫,我才抬得起头。”

  据悉,该县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积极实现自主脱贫,共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52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转移就业993人;贫困户子女帮扶教育454人。

  “想想以前的金堂,再看看现在的金堂,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李书记做了很多工作,我们打心眼里认可这位市里来的第一书记。”说起才湾镇金堂村的第一书记李宇开,当地群众赞不绝口。

  在全州,像李宇开这样的第一书记很多,“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是不少村民的心里话。

  要实现“外部促动”与“内部带动”双向发力,关键还是人。如何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等“四支队伍”在脱贫攻坚中的“尖兵”作用?全州县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通过整合“四支队伍”力量,形成帮扶工作队,发挥整体效应。

  该县制定出台“第一书记”约谈召回等制度、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从严肃组织纪律、严守驻村时间、严格日常管理和作用发挥等方面作出规定、画出红线,使人人身上有担子、个个工作有动力,进一步激发了“四支队伍”驻村帮扶、干事创业的激情。

  通过搞好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来激发群众的创业热情,是全州又一努力。

  “以前从村里到乡政府要一个多小时,现在20多分钟就可以了。”东山瑶族乡石枧坪村村民盘六顺说。在他看来,修路比在外打工赚钱还要重要,以前他为了销售农产品在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现在一条好路让他有了在家发展种养产业的信心。

  搞好基础设施、大力发展产业,这才是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根本之路,是通往民心之路。

  具体实施中,全州县突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打造全国干米粉生产基地、中国金槐之乡和广西沃柑大县,推动特色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统筹扶持贫困户种植金槐超过4000亩,种植油茶超过2300亩。柑橘、葡萄等水果面积超过2.3万亩,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超过4500亩。该县还投入资金1.11亿元完成屯级道路升级硬化430条共355.5公里,投入7500万元完成危房改造3000多座,投入1482万元建成38个贫困村村级服务中心。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