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4月09日 来源:南宁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邕宁区百济镇南华村种桑养蚕有30多年的历史,产业有基础却没能进一步壮大发展,如何将传统产业变为优势产业?如何调动村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一年多来,百济镇党委、政府发挥党旗领航作用,整合资源推动种桑养蚕产业规模发展,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走访调研找病因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百济镇党委、政府派遣包村工作组、村“两委”班子通过走访养蚕户,了解实情,听取意见和建议。调研发现,南华村有种桑养蚕户近200户,而全村的桑树种植面积竟不足百亩,大部分集中在那六坡,其他15个自然坡有零星分布,面积小而散,种植的桑叶品种也是20多年前的,桑叶产量不高。技术方面也相对落后,养蚕户全部以家庭养殖的方式经营,传统的扭竹板养殖蚕茧产量低,品质相对较差。此外,种桑养蚕的多为老年人,劳动力不足,养殖规模小。

  限制南华村种桑养蚕发展的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种植分散、模式落后;二是缺乏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三是销路不畅,价格无法保障。

  找到了“病根”,还必须要找到合适的“药方”,方能实现“药到病除”。别人的成功经验往往是最好的“药方”。百济镇党委、政府组织由镇干部、村委干部、种植农户组成的考察组,奔赴那楼镇三江村种桑养蚕基地考察学习总结经验,并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的桑蚕产业发展方式。

  抱团发展谋新路

  要将产业做大做强,抱团发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南华村那六坡作为种桑养蚕大户集中的自然坡,有较好的基础和优势。百济镇党委、政府协同村委多次在晚上到村、坡召开村民大会、院子会,入户走访,向群众宣传集体发展的优势,做群众思想工作。经过入村干部的不懈努力,那六坡村民从有顾虑到观望,再到抱团发展,才成就了现如今桑蚕基地近300亩的规模。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百济南华那六种桑养蚕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那六坡20多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

  在百济镇南华村服务中心举行的现代桑蚕合作社基地建设签约仪式上,那六坡近百户村民参加了签约仪式,做到了100%同意种植桑叶、100%同意用地、100%同意加入合作社。

  近期,后盾单位自治区接待办还向南华村村民免费发放了68万株桑苗,农户积极性空前高涨,目前桑蚕产业覆盖全村60%以上农户、70%以上贫困户。

  引企保销添信心

  销路问题是村民最关心的问题。村主任黎建策告诉记者,过去,养蚕户把蚕茧拿到那楼镇或者红星村去卖,不仅路途远还被压价,对农民的积极性打击很大。

  为了解决销路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与广西桂和集团有限公司联系沟通,并邀请公司相关负责人到南华村实地调研走访。广西桂和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丝绸原料生产经济为主的企业,也是当前广西乃至全国丝绸原料生产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调研后,企业决定将南华村作为固定的原料供应点,在南华村委设点收购,承诺现金支付不打白条,并为农户提供种桑养蚕的技术指导。解决了后顾之忧,农户种桑养蚕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2017年初,百济镇向南华村村民发放了近28万株优质桑苗,在种植新种的同时,淘汰原先的桑植品种。2017年底,部分农户尝到了种桑养蚕的甜头。贫困户黎建畅说:“2017年蚕茧价格高达52—60元/公斤,年底我才养了一批蚕,纯收入就有近4000元,此外还有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我们对种桑养蚕非常有信心。”

  目前,连片的桑田已经在南华村茁壮成长,种桑养蚕这个传统产业正逐步成为优势产业,村民更是看到了种桑养蚕脱贫致富的希望。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