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产业“摘穷帽” 党建引领“拔穷根”
——— 资源县瓜里乡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瓜里乡集镇全貌。
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瓜里乡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脱贫的路子。图为该乡石屋水屯村民依托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整洁的村容村貌开起了农家乐。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也是瓜里乡脱贫的一条路子。图为石屋水屯的雪景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瓜里乡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图为义林村的大棚蔬菜种植。
海狸鼠养殖已成了瓜里乡一些村屯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
农户+专业养殖合作社,瓜里乡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得有声有色,为该乡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汤世亮 通讯员彭程
瓜里乡位于桂林市资源县北部,距离县城38公里,全乡总面积240.5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095.27公顷,林地面积1.95万公顷。全乡共辖11个行政村,包括瓜里村、大田村、白水村、水头村、金江村、香草坪村、田洞里村、大坪头村、文溪村、义林村、白竹村。全乡有2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数2.34万人。其中“十三五”贫困村有7个,分别为白竹村、金江村、大坪头村、瓜里村、文溪村、义林村、白水村;深度贫困村3个,分别为水头村、文溪村、香草坪村。
瓜里乡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相对较多,精准扶贫工作成了该乡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大决战,切实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近年来瓜里乡通过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创新党建脱贫模式,大力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强贫困村的“造血”功能,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数据显示,2016年,白竹村、金江村两个贫困村成功脱贫出列,273户1032人脱贫摘帽;2017年,大坪头村成功脱贫,全乡脱贫275户1068人。
大力发展农村产业,为贫困户培养“造血”功能
55岁的资源县瓜里乡大坪头村村民朱锦良撸起袖子,熟练地将清水洗净的瓜籽摊在自家门前的谷席上晾晒。捧起一把玛瑙般的瓜蒌籽细细端详,在暖阳的照射下粒粒饱满油亮,朱锦良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容。“今年种瓜蒌40亩,现已采收了2500多斤籽,市场收购价每斤21元。今年收成还可以,除去投入的1万多元,估计还有3万多元结余。”朱锦良掰着手指算账,眼里满是希望。
朱锦良是资源县瓜里乡大坪头村的贫困户,家有3口人,妻子早年因生病导致耳聋,家中独生子也于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一家人收入微薄,日子过得分外窘迫。2015年,他们迎来了转机。在亲戚的介绍下,朱锦良开始尝试吊瓜种植,他先试种了2亩,但由于未能准确地掌握种植技术,种下的吊瓜只见投入不见收成,给本就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倔强的朱锦良并不服输,带着儿子朱福俞继续种植吊瓜。
正在朱锦良为种植吊瓜发愁的时候,村里来了一位第一书记,政府也给他家安排了一位干部结对帮扶,帮助他家脱贫致富。在第一书记与帮扶人的帮助下,儿子朱福俞终于顺利找到了提供技术指导的公司,并外出实地考察,最终与安徽省岳西县徽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顺利解决了种植吊瓜的技术难题。
尝到了合作的甜头,朱锦良有了底气,2016年他将自家吊瓜的种植面积扩大到10亩。全家人的辛勤付出,最终实现了1000斤/亩的高产量。加上合作公司还提供吊瓜的销售服务,彻底解决了这个贫困家庭的后顾之忧,朱锦良的脱贫梦正从理想照进现实。
2017年,朱锦良进一步通过合作公司,引进瓜蒌新品种,产量再创新高,全年采收了2500多斤籽,以市场价每斤21元计,朱锦良一家最终以9000余元的年人均收入顺利脱贫。2017年5月15日,朱锦良和儿子成立了桂林资源绿意瓜萎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有社员20多名,涵盖瓜里、梅溪、车田等多个乡镇。2018年,朱锦良和儿子信心满满:“继续促进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让它更加规范、完善。同时我将通过自己的努力扩大瓜萎种植面积,提高专业合作社瓜萎种植规模,带动村里人走进专业合作社,走上瓜萎脱贫致富路。”
大坪头村不过是瓜里乡近年来大力发展产业脱贫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瓜里乡以“产业带动、项目支撑、农民增收”为抓手,立足“精”“准”,在培育主导产业、壮大特色种植养殖、示范带动、精准扶持等工作上下功夫,通过产业扶贫项目,增强农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扶贫效果。
“要选择适合自身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们乡严格依照县委的产业布局,目前正在大田村、大坪头村、文溪村等村实施竹狸养殖。”说起瓜里乡各村的扶贫产业发展,瓜里乡党委书记陈伦元如数家珍。据他介绍,目前瓜里乡几乎每个村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如金江村、香草坪村种植名贵中药材;瓜里村实施海狸鼠养殖和地参种植;白竹村种植富硒稻米,并建立富硒稻鱼的和谐生态系统;义林村实施有机蔬菜种植;白水村实施晚秋黄梨种植……“这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将为我们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陈伦元说。
同时,瓜里乡还按照发展适度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种植标准化的要求,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大户+农户的种植养殖模式。目前,瓜里乡产业发展覆盖贫困户800多户,其中中药材种植450户,竹狸养殖200户,安吉白茶种植52户,富硒稻米种植28户,兴泉老山黄梨种植13户,有机蔬菜种植23户,构树种植23户,吊瓜种植20户,黑麻鸡养殖60户。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贫困户脱贫提供更多路子
在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形成“一村一品”的同时,瓜里乡还在旅游上做文章,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贫困户脱贫致富提供更多的路子。
“没想到现在坐在家里就能赚到钱哩。”阳春三月,每逢周末到瓜里乡金江村石屋水屯踏青赏花的人络绎不绝,贫困户蒲名亮新开的农家乐也是经常爆满。
瓜里乡金江村石屋水屯位于资源县瓜里乡西北部,东面与水头村相邻,南与车田苗族乡脚古冲村接壤,西与湖南省城步县交界,北与广西银竹老山自然保护区相望。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千年古树郁郁葱葱,生态保护良好。在这个传统村落里居住着瑶、苗等少数民族,保存着十几座青瓦木楼,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农耕文化。
2015年,瓜里乡党委、政府将石屋水作为魅力乡村点建设,支持和引导石屋水屯群策群力,民主决策开展新农村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共同努力,石屋水屯完成了道路、房屋改造,村屯进行了绿化美化,还新建了进屯门牌、风俗水车、过河水坝及倒车坪等工程,面貌得到巨大改观。如今的石屋水屯,房舍俨然,碧水青山,空气清新,道路两旁的园地里,时令蔬菜葱葱郁郁。漫山的野生杜鹃花吸引着游客慕名前来,村民热情洋溢,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旧貌换新颜的新农村。
有了好的村屯环境,又有优良的自然景观,瓜里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当地群众探索旅游产业发展,拓宽致富路子。“在大力建设新农村的同时,乡党委、政府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工作,积极探索石屋水旅游发展新模式,打好‘农文旅一体化’发展组合拳,大力发展农家乐,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瓜里乡乡长蔡其汉说。据他介绍,金江村石屋水屯重新规划“打扮”一番后备受周边游客的欢迎,被评为2015年桂林市“魅力新农村”。大批游客的到来很快就让石屋水屯这个偏僻的小村庄热闹了起来。今年前3个月,金江石屋水屯游客接待量就已突破5000人次。乡村生态旅游业成了石屋水屯旅游扶贫的“金钥匙”。
模范带动,党建引领,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拔穷根”
有了好的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还不够,要想“撬动”瓜里乡那些积贫积弱已久的贫困户,还需要有模范带动,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
“我如今是脱贫了,但我还要带领村里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4月3日,瓜里乡大坪头村脱贫户易福高跟几个村民正在忙着扩建竹狸养殖基地,一旁的“金长竹狸养殖基地”牌匾在太阳照射下显得非常耀眼。
易福高原来一直在外务工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2014年在外出务工体检时发现患有慢性病,不能再从事繁重的生产劳动,只好回家休息疗养,这不仅花去了他所有的积蓄,还向亲友们东挪西借了不少钱。2015年精准识别时,他被确定为大坪头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但是人穷志不穷的易福高,身体稍好后开始苦苦思考脱贫致富之策。瓜里乡也正打算通过扶持一批产业脱贫的模范,带动全乡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双方因此一拍即合。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与鼓励下,易福高最终选定以养殖竹狸为脱贫产业。他主动积极向养殖大户学习,经过专业的培训,易福高有了养殖竹狸的基础知识。
而要养好竹狸,饲料的选用至关重要。关于竹狸的饲料问题,在乡党委、政府的争取下,大坪头村在2017年6月7日专门举办一个“现代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班由广西助农畜牧科技有限公司主讲,主讲内容为“发酵的竹狸饲料”。将竹狸食料与有益于肠道消化的“益生菌”混合在一起,经过3—5个小时的发酵后可让竹狸食用。发酵的竹狸饲料营养价值提高了,同时增强了抗毒抗病的能力,并且增添了不少新口味,刺激了竹狸的采食量,竹狸进食后能够让肠胃得到保护还吸收了营养。“‘发酵的竹狸饲料’最大的作用在于改善并稳定了竹狸的肉质。”易福高如今俨然是一位竹狸养殖能手。
在政府引导和帮扶下,易福高果然不负众望,他成为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他没有忘记身边其他贫困的邻居,他一方面继续扩大自己的竹狸养殖规模,一方面发动村里的其他贫困户加入竹狸养殖队伍,抱团成立大坪头村竹狸专业合作社。2016年2月至9月,通过7个月的艰辛努力,易福高发动村里9户贫困户加入自己的养殖队伍,建成400多平方米的厂房,并正式成立了竹狸养殖基地。
据了解,金长竹狸养殖基地主要以“合作社+农户”模式为运行机制,让贫困户或有意向的农户加入养殖基地,由基地发放种苗并进行养殖技术培训。加入基地的社员可自行养殖竹狸或将竹狸放至养殖基地进行喂养,年底除去相应的支出后进行分红。提供养殖技术的总场可保证竹狸的销路,并稳定分红,每年在1000—2000元之间。销路扩宽之后,分红将稳步提升。金长竹狸养殖基地的社员大部分将竹狸放至基地养殖,这样既能在年底时分到部分红利,也能解放自己的劳动力多做其他事情,多找其他路子进行脱贫致富。加入金长竹狸养殖基地的9户贫困户经过1年时间,在2017年底已经实现800—1000元的分红。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决心到今年将基地建成为养殖6000余只,带领2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的规模,成为大坪头村发展养殖致富的领头羊。”易福高信心满满地说。
如果说易福高作为大坪头村的脱贫致富模范带动了村里贫困户发展,那么瓜里乡大田村则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走出了一条发展村集体经济脱贫致富的路子。
大田村位于瓜里乡东南部,距县城35公里,面积约12平方公里,下辖24个村民组,共986户,3400余人,有党员80名,属“十二五”贫困村,现有贫困户80户293人。
“在农村发展产业,带头示范作用非常重要。贫困户长久陷入贫困思维没人带头,我们的党员就应该站出来。”陈伦元说。大田村竹林资源丰富,山多地少,气候适宜的现状契合了竹狸产业的发展。村党组织因势利导,2011年引进致富带头人莫小碑、蒋杨杰牵头成立裕农竹狸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初期,合作社发展面临缺地缺资金缺养殖经验的困难,村党总支部和后盾单位市国土局通过协调建设用地、争取资金支持、介绍专家指导、提供村“两委”原办公场地等举措帮扶,助推合作社发展。
2015年,村党组织将莫小碑吸收为党员,在村“两委”换届中,又将其吸纳到村“两委”班子中,进一步发挥先锋带富作用。2017年,村党组织指导成立了裕农竹狸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进一步凝聚党员力量,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引领带动合作社发展壮大。目前,专业合作社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经营,集竹狸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设有养殖总场1个,养殖分场24个,年销售竹狸4万余只,收入900多万元,已成为县竹狸养殖、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基地。
裕农竹狸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壮大的同时,积极“反哺”村集体及贫困户。大田村村民合作社在信息技术、政策宣传、产品销售等方面为专业合作社提供相关服务,获得养殖总场每售出一只竹狸分红2元的服务费,村集体年增收2万元以上;大坪头村通过入股分红,村集体每年获得保底收入2万元;大田、大坪头、田洞里等6个周边村近200户贫困户超500名贫困人口加入合作社,每户增加纯收入8000多元,100多户贫困户通过养竹狸顺利实现脱贫,村民合作社、专业合作社和贫困户共享竹狸养殖带来的红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自2015年全国吹响扶贫攻坚大决战的号角以来,瓜里乡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把扶贫工作当做乡党委、政府工作的头号任务来抓,无论在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上,还是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方面都已迈出了坚实的步子,一批批贫困户成功脱贫摘帽,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明显提升。而随着党的十九大和2018年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精准扶贫依然被党和国家定位未来几年重要的工作之一。进入新的一年,瓜里乡党委、政府也将继续遵循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扶贫攻坚工作上常抓不懈,力争全乡按时完成脱贫任务,为全乡人民迈入小康社会铺就一条快速通道。(图片由瓜里乡政府供图)
相关阅读xiang guan yue du
资源县:河口瑶族乡举办首届采茶节
4月24日,资源县河口瑶族乡葱坪村坪水屯载歌载舞,以“闻茶乡·品坪水·助脱贫”为主题的首届瑶乡采茶节在此举行。当天,广西师大、资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农村文艺服务中心还联合开展送文艺下乡活动。 【详细】
资源县:产业帮扶资金可预支
“现在,买化肥的钱也有了,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5月2日,资源县车田苗族乡海棠村贫困户张健生一边耘田一边说。今年他家种了3亩西红柿,买化肥的钱来自预付到位的发展产业帮扶资金。这得益于该县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政策。 【详细】
靖西市:“党建+电商”助力精准扶贫
去年以来,靖西市深入实施“党旗领航·电商扶贫”行动,成立电商办,为电商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全力激活基层党建“微细胞”,使党建与电商有机结合,获批成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区),实现基层党建、脱贫攻坚与电商发展互促共赢。 【详细】
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深入隆林各族自治县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研
4月26日至27日,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深入隆林各族自治县进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商脱贫大计。 【详细】
环江县:“就业扶贫车间”开启精准扶贫新模式
近日,环江合利电子厂挂上了“就业扶贫车间”的牌子,成为环江县首个正式挂牌“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据统计,截止目前,环江县已挂牌“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有10个,吸纳贫困人口170人,开启了脱贫攻坚扶贫新模式。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