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5月16日 来源:桂林日报
0 收藏 打印 增大字体 减小字体

  从“山穷水尽”到“村富民强”

  经过几年建设,东升村的路已经四通八达了。图为东升村航拍图。通讯员潘志祥 摄

  村民正在管护辣椒苗、茄子苗。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谢永爱 摄

  □记者韦莎妮娜 通讯员谢永爱

  5月13日是母亲节。在母亲节前夕,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村留守儿童阳董超、阳玉琪、阳詹易,给远在外地的母亲写下了寄语和思念。其中,孩子们写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妈妈,我们村正在慢慢脱贫”。

  2015年,东升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贫困村,自然条件差,人送绰号“山穷水尽处”。村民生活贫困,贫困户数量达到了293户1067人。经过3年的发展,村民在县、乡、村三级扶贫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搞起了土鸡饲养、辣椒茶叶种植等产业,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目前,该村贫困农户仅剩54户178人。

  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战略如同浪潮一般,席卷了中国的乡村。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东升村,如今也朝康庄大道迈开了步子。

  深度贫困村3年实现脱贫239户

  在龙胜,只要说起东升村,多半人会脑补上“山穷水尽”的标签。距离县城50公里、有7个村民小组的东升村共有527户2065人。在这里,人均耕地面积不足7分,村民们住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的破木楼。2015年,这里仍有一半以上村民处于贫困线下,贫困发生率为54%。

  东升村的贫困,困扰了村民多年导致村里许多青壮年离乡谋生。在东升小学里,留守儿童比例占八成以上。出生于2005年的阳董超就是一名留守儿童。他的母亲生下他3个月后再也没有返回过乡村,父亲也在他6个月大时出去打工至今未归。阳董超只能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2016年,全国扶贫攻坚战打响后,东升村的命运悄然改变。村里先后迎来了县财政局、扶贫办、教育局以及银行的帮扶专员。他们给原本沉寂的东升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

  都说“扶贫先扶智和志”。在东升村,留守的村民普遍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没有受过种养技术培训,对科技的接受能力较低。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都不高。再加上村民“等、靠、要、比、怨”的思想较为严重,村子的经济非常落后。找到这几点关键因素后,村支书阳进辉便与扶贫工作人员商量,一要想办法振奋人心,二要找到一条有东升村特色的发展路子。

  东升村苗族人口众多,村里仍保持着姑娘节、“粮米祈福”等传统。因此,阳进辉提议利用圩日、传统节日,弘扬本村的文化和习俗,同时向村民们宣传脱贫致富的政策和思路,激发村民们想脱贫、要脱贫的愿望。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宣传后,村民们的确下定了要脱贫的决心。在充分考察过村里的种养条件后,东升村摸索出了“养殖+种植”的路子,主要发展地灵花猪、食用菌、辣椒、茶叶等特色种养产业。

  阳进辉告诉我们,地灵花猪的经济价值高,受市场欢迎,因此县里和乡里也十分支持,扶持村里建起了花猪栏舍,还将地灵花猪的项目落到了东升村。按照“企业带动,贫困户托养,按劳分配收益”的思路,村民们可免费领取猪苗,只需要按照生态养殖要求养大后,由公司上门保价回收,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他们的收益。

  村民蒙荣清是其中一名领养猪苗的贫困户。他养的5头猪6个月就赚取纯利润7000元。蒙荣清说,拿到钱,别提心里有多开心了。

  2016年,村里开荒种植茶叶250亩。由于茶园建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上,品质好,颇受市场欢迎。特别是去年春茶的走俏,让贫困户看到了希望。今年,有8户贫困户贷款40万元参与到茶叶种植中来。

  村民阳炳秀是辣椒种植户。她告诉记者,村子海拔高,气候凉爽,土质好,病虫害少,种出来的辣椒色泽艳丽,耐运输。2017年,全村81户贫困户都种起了辣椒,种植面积共有120亩。按照市场价每公斤6元钱来算,起码能给每户增收数千元至万元以上。

  东升村还注意在发展中吸收外来经验。近年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很火,村民们就有样学样,复制起了这个模式。在东升有个口号,叫“将分散的土地连成片,将分散的日光温室抱成团,将分散的资金捆绑在一起”。在村里几名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村民们成立了“龙胜县自强富民农业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示范效应,带动81户村民种植辣椒和茄子苗,其中有70多户是贫困户。同时,东升村以合作社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体,以向县农投公司委托代管经营的方式,选准优良项目投资,在确保资产资金不流失的前提下按不低于6%的比例分红,目前获得分红1.5万元。

  一系列的举措,让东升村贫困人口从3年前的293户1067人减少到了目前的54户178人。

  路平、灯亮、水畅,留守儿童唤父母“回家看看”

  一条条硬化的村道四通八达;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作响;广场上,妇女们跟着《好日子》的音乐翩翩起舞。眼前的这一切,搁从前是东升村村民“不敢想象”的。

  “要想富,先修路。”对于东升村而言,交通不畅是这么多年制约村里发展的桎梏。2011年修通的村组公路,平均斜度45度,连手扶拖拉机都很难开得进去。

  2017年,县扶贫办、财政局分别投入资金171万元、306万元,把东寨组、平木头—锣鼓田、秧地—洞背一带路段进行了硬化。目前,东升村18个村民小组村道硬化率为100%,平整的路面,使得物资、农产品运输变得更为便利,村民们都拍手叫好。

  村民告诉我们,除了盼路好走,大家的心愿就是喝上甘甜的自来水。这几年,打井、建水窖的工程队没少来村里,给村民们建了蓄水池、架设新水管等,目前村里95%以上的村民都用上了自来水。

  2017年,县、乡政府还给东升村投资了近百万元,修起了崭新的村级文化楼、卫生室和篮球场,留守儿童和妇女们在农闲时又多了一个娱乐好去处。

  “妈妈,我真的很想让你常回家看看,如今我们村已经大变样了。”13岁的阳詹易在网络、电视的逐渐普及下,知道了“洋节”母亲节。他说,如果有一天他见到母亲,他一定会骄傲地带她在村里四处转转,告诉她不必再逃离乡村。因为这个曾经的贫困村,如今已越变越美丽了。

扫二维码,手机阅读本文
编辑:芝洲莫鱼
分享
首页